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

    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 (第2/3页)

夺粮食的种种问题。

    可以说,流民就是一个麻烦事,对地方官来说是霍乱之源。

    大明早就有对待流民政策,就是就地附籍,就是流民到了某个地方,地方官有义务将这些流民当地落户,分配荒地,让他们在当地生活。

    于谦在河北就是这样做的。

    让河北在数年之内,达到了一百万户数量。

    但是对于一般地方官来说,他们万万不会这样做,流民什么也没有,要将他们安置下来,需要口粮,荒地,衣食等等。

    更不要说开荒从来是很艰难的事情,很多小老百姓根本没有独立开荒的能力。

    而且,不仅仅是帮助流民安置下来就完事的。

    对于流民来说,他们很多人都不想在外地久留,总就想回家的,一旦情形变好。就很容易放弃新家回到老家去。

    这个时候,当地地方官就坐腊了。

    凡是办事都是有难题的,不办事就没有难题了。

    所以,朝廷下达的政策,根本没有几个地方官执行。只要少数几个府县,落户了几千人而已。

    但是锦衣卫估计,这一场大旱造成的流民最少有二十万人之多。

    朱祁镇听曹鼐如此说,心中难免忧心忡忡的,说道:“先生有什么高见?”

    曹鼐说道:“臣无能,而今只能派出御史,巡视各府县了,严查此类事件了。”

    朱祁镇听了,心中有些失望。

    他总觉得如果杨溥还在,或许会给自己一个不一样的答复。他心中暗道:“清丈天下黄册,这一件事情不能避免了。”

    不清楚下面有多少人,不清楚下面有多少地。只是按照朝廷原本的体制之中征税,连征税数字也是陈陈相因的数字。

    就好像一切政策都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

    太祖皇帝将黄册当成治国的重中之重,只是而今这黄册变成一张废纸了。

    别的不说,这些流民是怎么来的?

    总不能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吧,只有在籍户口逃逸了,才有流民。而于谦在河北最少安置了十几万户流民。但是这样大量的户口流失,却没有在任何一个省的黄册之中表现出来。

    似乎世界上凭空多了几十万人一般。

    朱祁镇想了想以工代赈,但是不去想耗费多少,单单说下面的行政能力,河北水利工程,是有于谦在。

    朱祁镇才放心将这一切都交给他,就现在地方官员,朱祁镇砸一百万两,真不知道有几十万两能用到河工之上。

    朱祁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