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 (第2/3页)

一来,朱祁镇没有心思当管的太死。其次,地方官员对自己手中的账目,也是不大想让上面知道,也不会作为重点提出来的。

    毕竟,大明朝廷现在算是好的,在朱祁镇改革盐税之后,总体来说,财政还算是充裕,所有财政危机,都是因为突发事件引起的。

    要是朱祁镇能安安分分的,学太皇太后,不用十年,就是一个内承运库,太仓银库,京仓全部爆满的情况。

    所以,这个时候朝廷对下面各省财政收刮就不那么严重了。

    但是不要忘记了,宣宗年间并不远,其实宣宗皇帝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财政危机,宣宗并不是不知道,一步步战略收缩是不对的。

    但是说一千到一万,没有钱,能有什么办法?他还要为太宗皇帝买单,太宗皇帝为了北伐,超发了不知道多少大明宝钞。

    这是一个太宗皇帝自己都不知道数目。

    那个时候,宣宗皇帝就做过从布政使衙门将藩台结余给征收上来。

    所谓财不露白,对于皇帝是这样的,皇帝如果没有钱,面对大臣说话,都不硬气。地方官手中如果没有钱,面对士绅说话也都不硬气。

    所以,很多想做一方事业的地方官,都不会轻易将地方财政主动上报到朝廷账上的。

    但是问题是,你不报上面的人就不知道了。

    很抱歉,大明是有王法的,赋税收上来,地方分几成,怎么截留,都是有成例了,对于周忱这样专家来说。

    不用派人去查,单单看朝廷这里的账册,就能将地方府库有多少钱,就算出来,即便是地方上有大工程,他们也是要向朝廷报备的。

    每一省的结余多少,朱祁镇是雾里看花,知道有这么一笔钱,具体多少,却不大清楚。但是周忱却如掌观文。

    他敢将近三百万两的负担,转嫁给地方,绝对是有准备的。

    朱祁镇说道:“就这样办吧,这第一批三百万元,从内承运库出。你马上安排。”

    周忱说道:“是。”

    朱祁镇心中暗道:“内库刚刚有一点起色,就又打回去了。”

    内库的起色,却是因为少府。

    刘定之经营少府,也是很卖力的,少府的营收一年超过了百万两。主要分为两大块,第一大块是金银矿,这方面的收入就超过了五十万两。

    特别是海西发现的金矿。一年能收入六万两黄金,以黄金与白银一比十的比例,就是六十万两白银。

    朱祁镇为了支持海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