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跨过鸭绿江

    第三十二章 跨过鸭绿江 (第2/3页)

   这也是朱祁镇的想法之后,今后大明军队之中,断事官将来大量普及,出征的时候,有大将军就有断事官,掌管一系列军法事务。

    形成一道以断事官为基础的军中监督体系。

    王越也是被破格任用了,谁让军中读书人少。

    不过,王越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进入朝鲜之后,当秋毫不犯,与民安堵。朱祁镇的心意,对外人来说,或许是一个迷,但是朱祁镇对征东军上下,却是毫不掩饰的。

    故而谁都知道,这朝鲜今后就是大明的版图了。

    自然要严肃军纪。

    只是大明的军纪,已经是一个痼疾了。

    太祖时期军纪还算不错,太祖皇帝之所以得天下,其实就是因为太祖皇帝,乃是元末各路义军之中,军纪最好的。但是靖难之后,大明军纪就不大好了,却是因为在靖难前期,太宗皇帝艰难之极,做过不少让文官为尊者讳的事情。上行下效,下面自然学样。

    当时也是非常之时,解决非常问题的,非常办法而已。

    但是开了一个头,下面就不好收尾了。

    更不要说,随着卫所制度的崩溃,士卒供给困难之极,衣食无着,只能去抢,这种根本性矛盾不解决,想要士卒军纪变好,根本是不可能的。

    而今也是如此。

    越过了鸭绿江后,京营的军纪保持的很好,因为京营每年十二两银子,军营之中还管吃喝用度。

    而辽东军的军纪就不行了。

    一来是习惯,二来就是穷了。

    但是王越,眼睛里面不容沙子,进入安州之后,一口气砍了十三名将领的人头,让曹义大怒,在鸭绿江畔的鏖战,都没有战死这么多将领,没有想到大胜之后,反而正了军法。

    曹义与王越大吵了一架,不欢而散。

    王越也不得不改变自己办法,将缴获的大量物资,先行犒劳军中,然后重申军法,这才将这一场风波过去了。

    当然了,两人各自上本,直抵君前,那是免不了的。

    朱祁镇见到两人的报捷文书之后,大喜过望。

    不到三个月,就有如此决定性胜利,今后朝鲜战事固然一时半会,结束不了,但是总体来说大局已定。

    甚至可以因粮于敌了。

    比如王越这一次犒赏全军,就洗了安州地皮,再加上朝鲜军队遗留下来的大量物资,才能做到的。

    即便如此,也大大降低了朱祁镇的财政负担。

    无他,今日入春以来,大旱。

    这一次大旱不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