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

    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 (第3/3页)

   量面积上未必比得上西宁这边田产,但是价格上却未必了。

    北京作为兼并最严重的地方,成片的田产,那可是比外地高上好几倍。甚至按粮食产量来算,几十年产的粮食也未必抵得上田价。

    但是即便如此,北京城边的田产,也是难求的很。

    更不要说,很多政治待遇,已经御赐的宝物,更是无价无市。

    除却高阳伯不是世袭的,就没有什么不行了。

    但是这也很正常,第一次封爵,本来就是流爵居多,向世袭罔顾,还欠了些功劳。朱祁镇即便是在正统十四年大战之后,封得伯爵也大多是流爵。

    即便是会宁伯的爵位,也仅仅能袭承三次而已。

    李文不知道幸运还是不幸运,已经被朱祁镇立为典型了,不管是改土归流的典型,还是卫所改革的典型。

    总之。

    李文这一次卖身家,得到了很好的回报,一点也不亏。

    但是李文也面对很多敌人。

    土司这边就不说了,大明的土司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地位。但是勋贵之中,也未必是全部是想改革卫所的。

    无非是朱祁镇趁着成国公为首的靖难勋贵死的死,自杀的自杀,这个空档,完成了对京营的整合,直接控制了京营,才能将这改革在京城周围铺开。

    但是即便在中枢,在朱祁镇嫡系武将之中,未必没有想维持卫所制度现状的人,更不要说地方上了。

    只不过朱祁镇的比较强势,大家都不敢与一个正当年的皇帝硬顶而已。

    但是不敢跟皇帝硬顶,但还收拾不了一个空头伯爵。

    没错,李文即便如此身家,但是没有西宁的根基之后,在勋贵眼中也不过是一空头伯爵。

    所以李文所言面对的情况,并不能说平安,这一片平静之下的风波诡迷,不知道李文知道不知道。

    这些矛盾,都被与瓦刺的战争遮盖下去了。

    毕竟战争能够勋贵集团带来太多太多的东西,在与瓦刺作战之上,皇帝与勋贵之间是没有矛盾的。

    但是在打完仗之后,有些事情就不大好说了。

    朱祁镇虽然借胜仗提高了威望,但是勋贵们也会因为胜仗扩充自己的实力。虽然看上去朱祁镇得利最大,但是真正情况谁能说得清楚。

    有时候大腿也不是那么好抱的,因为大腿有大腿的敌人。

    等于谦回到兰州之后,他才整理思路,将他对整个西北施政的想法,一一写在奏折之上,开始一封接着一封的递给了朱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