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于谦的西北政策

    第八十九章 于谦的西北政策 (第3/3页)

    营的很好。有大量的水利设施,只是年代久远,已经残破不堪,有些因为地势变迁的原因,早就不能用了,但是还有一些损毁并不大,只要修缮一下,就可以发挥出作用来。

    即便有些不合时宜的地方,也可以在旧渠的基础之上,重新挖掘,也比无中生有的好。

    这些水利工程,工程量不大,见效也快。

    正合于谦而今要做的。

    毕竟大明财政都向北京集结,用来打仗。于谦虽然总督三边,但是于谦手中的钱,也不是太多的。

    其次,在做完这一切之后,于谦就依托黄河,在兰州,宁夏,等地修建渠道,将黄河两岸作为经营的重点。

    毕竟黄河百害唯利一套。

    只是这水利工程,不可能像河北一般大刀阔斧的修建,而是要零敲碎打的修建,多是以风车,水车从黄河之中提水,然后修建灌溉渠道。

    甚至相当一部分灌溉渠道为了防止蒸发,不能暴漏在地面之上,就要像西域坎儿井,已经汉代龙首渠一般,是在地下河的形式流淌,有效的减少的蒸发量。

    于谦在计划之中,也没有向朝廷要钱的意思,却有一股想在西北待上好几年的心意。

    不治理好西北地区,于谦并没有调任的想法。

    毕竟西北百姓比起河北与江南的百姓,是在太苦了。

    朱祁镇叹息一声,随即批道:“准。”

    如果西北能尽复唐汉之旧观,对朝廷的帮助可就大了。只是治理西北是一件比治理河北还要困难多的事情。

    而于谦现在的条件也比当初差劲的多。

    最少于谦可没有当初朱祁镇从中枢近乎无限的支持。

    一想到这里,朱祁镇心中觉得有些对不住于谦,随即批道:“西北之事,卿勉力为之,也需注意瓦刺进犯,万般保重,大功告成之日,朕请先生入京庆功。”

    如果明年明军不对瓦刺发动进攻,瓦刺也不会闲着的。

    毕竟,蒙古人的思维之中很少有休养生息,即便是有,也不如大明积蓄的快,所以,他们自然要南下。

    经过两次败仗之后,瓦刺也不敢从东线,或者中线进入大明,而陕西所在的西线,就大有可能了。

    这也是朱祁镇担心的事情。

    朱祁镇看完于谦的奏折。默默沉思了一会儿。又翻开了下面的奏折,却是正端木瑞与和勇两人从大宁发过来的奏疏。

    正统二十年秋,大明收复开平东胜的举动,顺顺利利的,就好像是一场武装原型。

    正如之前所料。但是真正的困难不在打仗之时,却在打仗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