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汉当几胡?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汉当几胡? (第2/3页)

题,那就是公平的说,明军骑兵与瓦刺精锐,可以一骑当几骑?能当两骑吗?

    这个问题对杨洪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有了这个估算,将来分派军队的时候,才能心底有数。

    如果说,在猫儿庄之战,明军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瓦刺军,而这一战,很明显,明军高估了瓦刺军,低估了自己。

    当然了,这一战胜利,并不能单单说明军士卒战斗力的提高,还有石亨高超的指挥艺术。在双方交战的第一回合,石亨就冲出了包围圈,他根本没有表现出再战的心思,而是向东撤退。

    这一下,让瓦刺陷入被动之中。

    也先不甘心。

    他放弃了大半个漠北草原,动摇了瓦刺在漠北的感觉,才寻觅到这一次战机,哪里愿意就此放石亨走。

    这让也先犯下了指挥之中第一个错误,那就是太渴望胜利了。

    也先下令追击。

    石亨向东逃了数里,就停下了脚步。

    总体上来说,瓦刺军队的组织性是比不上明军的。

    石亨五万骑兵全部是脱产士卒,特别是京营几乎一年训练十个月有余,军阵,旗鼓,号令,拼杀,等等都在训练之列。

    但是瓦刺除却本部数万骑之外,其他的蒙古军队根本做不到脱产训练。

    这是背后国力的差距。

    石亨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大军前后转向,又逃兵变成了翻身冲锋。

    也就是蒙古人最熟悉的撤退,诱敌,反击的套路,在石亨玩了出来。但是也先下令追击的命令,让各部前后不一,留在最后的是重骑。

    故而石亨所部,就好像是一柄宝刀,将追在最前面的瓦刺一部给打崩了,随即赶着败兵,杀进瓦刺军中。

    在杨洪听到石亨如此指挥,忍不住暗叹道:“好一个,反客为主。”

    外行人或许不知道这种指挥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是杨洪却知道其中的艰难之处,其中最艰难的地方,并非战斗动作。

    毕竟说起,这种迅速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的的阵势变化,其实也是最基本的阵势变化。

    在北京的时候,也不知道训练了多少次了。

    但是训练过多少次,与在战场之上能发挥出来多少,那是一个完完全全不一样的概念。凡是军队能将训练场上发挥出一层,就足够称为精锐。

    而大军突出重围,撤退。很容易让军心崩溃,人人想逃走,但是即便上面下令反身作战,也不可能了。

    特别是在敌强我弱的地步。

    而石亨能做到一声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