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

    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 (第1/3页)

    第六十二章大明的草原

    朱祁镇一边权衡利弊一边说道:“还有吗?”

    郭登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还有就是蒙古人太多了。”

    朱祁镇一时间有一些不明白。

    蒙古怎么会太多了?

    区区百万之众,即便所有男丁不过十几万而已,又分布在三处,被朝廷大军掌控着,高层在北京恩养着,怎么能算得上多。

    郭登说道:“并不是现在多,而是将来多。”

    “臣问过蒙古老人,很多蒙古小儿,在两三岁就去了,活下来的十不存一,甚为凄惨,但是以臣观察,这几年几乎蒙古妇女都有生产,而且保下来的相当不少。”

    “蒙古百万之数,不过是粗略统计,还不算五岁以下的孩子,如果算五岁以下的孩子,蒙古的数量决计不会是百万了。”

    朱祁镇只觉得更头疼了。

    他并没有怀疑郭登的话。

    想想就知道,因为青贮法的推行,蒙古人从游牧变成了定居,如此一来生存环境大大利好,只前残酷的夭折了,自然要降低了。

    其实古代蒙古人生活也很凄惨的。

    凄惨到了什么地步,就是只要孩子,那么孩子不是自己的种也要,毕竟自己的孩子能不能生存下来,也是未知数。根本顾忌男性本身的忌妒。

    在状况变好的情况之下,人口大量繁殖,也就成为必然了。

    但是朱祁镇却要面对这个后果了。

    首先,他不清楚青贮法的情况之下,蒙古人有多少,才能得到平衡,其次他也不清楚漠南蒙古能不能承受多少蒙古人。

    最后,也就最担心的事情。

    这个问题,就要与第一个问题连在一起想了。

    蒙古屯垦,肯定是要划红线的,甚至将来要禁止漠南草原之上屯垦。毕竟比起一点粮食产量,还是生态环境最重要。

    至于如此禁止,分寸在哪里,禁止到什么程度,却还要细细考量。

    如果禁垦令下达之后,那么也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草原或许是大明的草原,却不会是汉人的草原。

    这是生活习惯决定的。

    仅仅是这样,也没有什么。

    毕竟只要安心当大明的臣子,朱祁镇是不在乎是不是汉人的。

    但问题是,蒙古人以他们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长效率,突飞猛进,估计在二三十年之后,漠南蒙古就有二百万三百万,甚至更多的蒙古人。

    当然了。

    漠南蒙古多年征战,其实还是有很多容纳空间的。蒙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