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 (第2/3页)

说道:“官无封建,吏有封建,县无封建,乡有封建。”

    “只是大明现状,胥吏之弊,你是深知的。”

    朱见濬点点头。

    在最底层走了一圈,并非没有见识的。

    胥吏们是没有工资的,几乎可以说无偿的义务的为官府办差,只是想想就知道,哪里有这个高大的人。

    他们从来是政务流程之中上下其手,中饱私囊,甚至有无法无天的胁迫上官,让县令给他擦屁股。否则县令所有工作都无法展开。

    如果翻开史书,似乎几乎所有有能力的地方官,都会有一个步骤,就是整顿胥吏,否则真没有办事。

    什么吃完原告吃被告,什么踢斗淋尖。

    就那运粮税这一件事情,先是民解后是官解,又让民自投等等,不就是因为朝廷知道,胥吏们都是不干人事的人吗?

    有一个杀一个,大概有冤枉,但是有一百个杀九十个,决计有漏网。

    太子在下面清丈的时候,一怒之下,就办了好几个胥吏。毕竟欺上瞒下,来糊弄他,朱见濬也是一个没有忍住。

    不过而今朱祁镇所说的主要不是胥吏,而是乡之封建。

    朱祁镇说道:“士大夫出者为官,居则把持一乡,天下土地兼并多为此辈,恐怕时间长了,一县之中,唯有几个大家族,累世高门,连县令也要看他们脸色。”

    “南方乃是钱粮重地,本朝取东南之钱粮,养西北之兵马,而今未有变化。”

    “而南方又是科举重地,如果任兼并如此,你觉得今后还能取东南之钱粮吗?”

    太子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一时间觉得太过茫然。

    其实朱祁镇对太子还是很满意的。

    这几年的历练很有成效。

    如果一直养在深宫之中,恐怕连下面怎么收税都不清楚。更不知道由几个大家族把持一县的后果,也就是朝廷每收上一分钱粮,就是从这些大家族身上吸血。

    这些大家族愿意才怪。

    还有科举的种种优免,自然是税基萎缩的下场。

    太子的茫然是他能想明白这一点,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太子想了好一阵子,才说道:“父皇,那该怎么办?”

    朱祁镇说道:“朝廷与士大夫共天下,是没错。但是纵然是夫妻两人,尚有主次之分,内外之别,故而朝廷当用士大夫,但也当治士大夫,如何用,如何治,却是你要想的问题了。”

    “至于刘球的事情,你别管了。且看着。”

    见朱祁镇如此,太子再也不为刘球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