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

    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 (第2/3页)

天津等府县,承载少府绝大多数工厂,从大的说,遵化铁厂,兵工厂,以天津为中心造船业,还有造马车的行业,其实这都可以规划为木材加工业。

    因为东北的木材都是从海路放排到天津的,在天津进行初步处理,有一些送到各地,有些就直接造成了船只,与马车家具什么的。

    特别是木制轨道更是吃下了大量的木材。

    说有的,比如造纸业,印刷业,还有一些谷物脱壳加工之类。

    毕竟大明最大粮仓在这里,北京与天津的粮仓加起来有二千多万石,为了便于储存,都是带壳的谷物。

    每年卖出去都要脱壳才能食用了。

    当然了,这些产业有些并不是因为朱祁镇才发展出来的,只是朱祁镇引入了工业化分工,效率更高,产出的物产更多,影响也更大。

    即便有少府这样的巨无霸,压制了很多商人的产业,但是依然有很多小商人发展起来了。特别是在北京附近。

    无他,在北京附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北京早已没有胥吏了。

    当然了,并不是说用吏员换了胥吏之后,就一下子变得清明起来了,但是这些吏员大多有出路有盼头,有条条框框的纪律。

    比胥吏好上太多了。

    甚至可以说,有这些吏员的存在。北京城一年才能收十万两上下的赋税,当然了,并不说北京城只能收这些税,而是顺天府只能截留这些税款。

    毕竟顺天府在户部眼皮地下,真有大额赋税,户部恨不得纳入他们管辖之中,就好像清代崇文门关税,就是户部掌管,可没有顺天府什么事情。

    吴与弼不是那一种食古不化的人。

    甚至可以说,每一个称为大儒的人,大多都不是那种食古不化的人。

    无他,一项思想一个本事,真正领悟了,精通了,反而不会拘泥于原本的条条框框的。儒家本身就是治事之学。秉承大义不变,很多地方都可以动。

    真正觉得某人所言,乃是金科玉律,一点也动不得,反而是那一种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人。

    无他,非如此,不能证明自己的是正确的。

    冼景有计划,却让吴与弼想明白很多事情。他比陈献章所想更远一点。

    如果说,陈献章仅仅是想通过这一件事情来窥探皇帝的用意,而吴与弼已经揣测出几分皇帝想要做的事情。

    “只是,这样的事情真的好吗?”吴与弼心中暗道。

    吴与弼不得不承认,这个模式其实有好处的,能养更多的人。能达到了朱祁镇所提倡的养民的目标。

    大明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