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风帆争雄

    第一百一十七章 风帆争雄 (第2/3页)

   ,恐怕还是鄱阳湖大战,太祖皇帝对阵陈友谅。

    他本来想以十艘为一队,降低下层将领的指挥压力,但是不得已以二十艘三十艘为一队,并一数队统辖在一军之下,陈锐与王英分别为左右翼。他统率中军在。

    就这样在北大年港外,一艘艘帆船调整位置,用了大概一个时辰才算是将各自的队形列好了。

    只是这个时候,满刺加的船队也出现在海平面之上了。

    张懋深吸一口气,凭栏远望,却见好像是东南海面出现了一片乌云一般,黑压压的覆压在海面之上。

    “报。汪直将军请战。”他身边的侍卫大声说道。

    张懋转眼一看,却见汪直座舰上面旗手,正在向他打着请战的旗语。

    张懋想了想,说道:“好,就让他试试吧。”

    汪直就负责一船队,下面只有二十艘船,船虽然有一点少,却不是张懋对汪直的打压,而是张懋对他的照顾。

    毕竟,汪直是太子的亲信。张懋即便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

    这二十艘船都是刚刚下水两年的新船,都是太子决定参与南洋战事之后,在夷洲造成船。

    都是大号福船。

    是专门的战船。即便是张懋的座舰,也不过比汪直的船只稍稍大上一号。但是如张懋这样的大船,造的比较麻烦。

    而且在火炮的威力没有被确认的时候,船造的太大,也不是太好的。

    因为船只大了,运转就不方便了,很容易被小船抓住痛脚,或者被放火船盯上。所以当时很多人看来,真正作战中坚,反而不是大船。

    不过,这个时代郑和时期的造船技术是完完全全的继承下来的,不要说别的,航海侯王英之所以起家,就是因为他继承了西洋船队人力物力。

    所以,在大明看来的并不大的中型船只,其实也不小。

    就拿汪直所部的船只来说。

    用现代的尺寸来说,长三十米上下,宽十米上下。吃水在四五米上下。有十三个水密舱。还在船后侧建立了一层阁楼,就形成了两层火炮。

    也就是单舰火炮在五十门上下。

    当然了,这也是这个时代火炮还是比较原始的,体积还比较小。

    但是即便如此,放在大航海时代,虽然不是主力船型。,但是作为辅助船型,越是可以的。

    这样的船只,整个船队之中有一百艘上下。

    这都是历年造出来的。

    除却这些主力福船之外,还有一些广船。本来还想从北洋水师之中抽调来一些沙船。只是沙船平地,吃不住南海的风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