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麓川与云南

    第三十三章 麓川与云南 (第3/3页)

    种情况之下,麓川突然爆发的激烈战斗,让云南上下一时间反应不过来。

    而今云南驻军不带各地土司军,只有五万上下。其中还多是卫所军,比如金齿军民指挥司,就是类似卫所军民合一的体制。

    面对缅甸传的几十万大军,黔国公首先想到的不是救援麓川,而是保住云南不受战事波及。

    毕竟黔国公是云南总兵官,他对云南负有责任。

    而且这十几年,云南打通了水路之后,日益繁华。军事上却有一些迟钝了。

    这才慢了一步,被缅甸军队抢占了麓川以东的诸路天险。

    让大明对西南的军事形势,变成了麓川之役之前。

    当然了也没有完全相同。

    麓川之役之中,麓川思氏对滇南土司是有一点的影响力的,很多滇南土司都从贼,但是而今滇南土司并没有这个心思。

    而今黔国公已经用了金牌调令,一两月之内,就能调集数万土司兵助战。

    所以刚刚面对这个局面的时候,黔国公并不着急。

    毕竟麓川城高池深,储备丰富,不说是三年之储,一两年之间,却也不会断粮的。

    旧港之战,旧港乌合之众都能坚持一年,伊犁之围更是有数年之久。

    装备足够数量的火器之后,大明在防御之上,有着绝对的优势。正是对于这个预判,黔国公才敢慢条斯理的准备军事行动。

    并没有主动进攻。

    他的一切军事行动,都是以一年,或者大半年的时间来算的。

    说起来黔国公的办法并算错。

    毕竟云南的实力不足,贸然进攻,很可能大败一场,反而让军事陷入更深的泥塘之中。

    而云南从太平时节,转到军事状态,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但是一明白缅甸军队准备水淹麓川城。黔国公立即变得着急起来。

    毕竟南方水多,雨季也没有多少时间了,面对而今的天险,半年大破缅甸军,黔国公实在没有把握。

    说实话,麓川城被淹与否,黔国公并不是太在意的。但是他在意的却是麓川城中,襄王一脉的宗室,也有数十人之多。

    虽然襄王在外,但是襄王年纪大了,一旦麓川城被覆灭,襄王一脉恐怕要绝嗣了。

    如果再有几个软骨头,投降缅甸了,更是给朝廷出了一个大难题。

    毕竟而今,并没有土木堡之变,朱祁镇也没有被掳去漠北。藩王被俘虏,将会是大明遇见大难题。

    不管怎么办,都不会圆满如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