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血书

    第三十四章 血书 (第2/3页)

 ”

    黔国公一时间有些犹豫,说道:“这------”

    虽然黔国公的头衔之中,有平南将军头衔,则一次襄王从北京而来,也带了圣旨,让黔国公有了便宜行事之权。

    但是从临省调兵,依然是不大合适的。

    襄王知道这一点,他说道:“请国公放心,一切后果都由我承担。”

    对于襄王来说,麓川城陷,襄王一脉三代人的心血化为乌有,没有比这个更严重的后果了。

    真要是到了这个地步,襄王也不惧任何朝廷的处罚了。

    因为一个死人还怕什么?

    他或许没有死,但是他的心却会与麓川共存亡。

    这个选择也是无可奈何的。

    交趾乃是云南附近兵力最多的省份。

    交趾的军队虽然有一部分已经到了南洋,但是真要说起来,交趾各路人马也有近十万,虽然多是卫所军,并是京营精锐。

    原因很简单,朝廷对交趾不能如内地省份那样放心。

    想想也就明白。

    安南才亡国多久,包括朱祁镇在内,都担心交趾重蹈覆辙。在加上安南从陆路上承接南洋,是最重要的重地。

    可以说整个南方,也就交趾军队最多了。

    至于中原两江等省份,每一个省不过万余兵马而已。

    黔国公说道:“好。就依王爷。”

    襄王说道:“还有两件事情,需要急速去办,兵贵神速,在交趾之兵来之前,就应该派人招徕滇南土司,请国公与我一卫人马,并土司之兵,先行西进,令交趾之兵为后即可。”

    黔国公心中思量片刻。

    这也有一个大有妨碍之处。

    那就是亲王典兵。

    而今已经不是开国之时了。大明不可能有亲王典兵之事了。特别是这些实封藩王。这样的藩王除却自己带的兵,就不要想统率大明经制之兵了。

    这一点虽然没有写在文书之上,却是很多大将都心知肚明的潜规则。

    想想就知道,一个王爷有实封领地,如果在统领附近府县的兵马,这些地方最后是藩王的,还是大明的。

    襄王也知道这一点,心中难免失望之极。

    黔国公到底不是沐英。

    他武学出身,也打过灭安南之战,但是却不是大将之才,镇守云南更多是看他的身份,而不是才能。

    而且安南之战,真正决定胜负的是谅山之战,之后就是扫尾而已。根本就没有什么难度,按部就班就行了。

    黔国公根本没有大将觉悟。根本不知道,在战场之上,唯有胜利者才有一切,即便打仗之中有种种越权之处,只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