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东北移民

    第七十六章 东北移民 (第2/3页)

原地带进入农耕地区,朱祁镇感受到最大的感觉,就是屯田之政的落实。

    这一带往上数上几十年。都是游牧民族的牧区,根本没有什么百姓,也不可能有什么耕地,而今这些农民全部是这么多年以来,朱祁镇孜孜不倦的从关内向东北移民的结果。从村庄的名字上,就能看得出来。

    这里的村庄的名字都是某某屯,一般是从各地一些特征来命名的,并没有用姓氏命名的村落。

    一般来说,叫某某屯的村庄,都是移民过来的屯驻的,而叫某某村的,却是当地百姓世代聚集发展起来的。这个规律放在中原地区也有几分符合的,毕竟大明初年,太祖皇帝进行过好几次大移民。

    这些某某屯都是当时遗留下来的痕迹。

    当然了,很多地方只有一个名字保留下来当初的痕迹,其余都被岁月风吹雨打去了。

    只是东北这一带着才几十年,这种痕迹还非常非常多。

    朱祁镇召集各地乡老问话,听他们的口音,北方各地的都有。不过多以山东河南为多。

    就是因为河北水利措施好,大家都不会背井离乡。而山东与河南却是摊上一条黄河,岂能安稳得了?多有各种灾害,朝廷迁移灾民,自从多从这两个地方来了。

    这让朱祁镇听了有些过意不去。

    毕竟对于山东来说,黄河过境近乎是无妄之灾。

    如果不是朱祁镇的决策,按照原本的历史上,黄河几百年都会去祸害江苏安徽地界,并不在山东。朱祁镇这个决策在大明的角度来看,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对山东百姓却未免有些太残忍了一点。

    为国家苦了山东百姓。

    但是山东百姓之苦,还是让朱祁镇心中不安。

    因为对于苦难的承受能力,后世的人远远无法想象的。析骨为炊,易子而食,这种残酷是远超出后世人的想象,但是古代很多百姓,很多时候都要面对的事实。

    朱祁镇对怀恩说道:“传令户部免辽东,海西,海东三省中原移民三年赋税。从内库出。”

    丘浚立即说道:“臣代东三省百姓谢过陛下。”

    怀恩的脸色却有几分不大好看,但也不敢不听从,说道:“是。”

    在遵化的时候,朱祁镇还没有表现出来善财童子本色,毕竟遵化本身就是排在整个大明前列的富裕地方,朱祁镇即便是有钱,也不愿意砸在遵化这地方。但是之后,不管漠南,还是辽东都是大明贫困地区。

    纵然东北土地肥沃。

    但是要将肥沃的土地开垦出来,却是要耗费极大的精力的,在没有现代工具,最多一个村子才能有一台蒸汽机。甚至大多数村子都没有,这样的情况之下,实在是太辛苦了一点。

    朱祁镇既然存了将位置传给太子的意思,对少府里面的钱也就不在看重了。

    与太皇太后不同。

    太皇太后对朱祁镇种种不放心,这才将少府积累这么多钱,给朱祁镇撑腰杆。

    但是朱祁镇不一样。

    朱祁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