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狼群还是羊群

    第四十五章 狼群还是羊群 (第2/3页)

九卿中就有几位尚书令出身。

    当时一起选进去的有六个人,他是最年轻的,也是文采最好的。

    可就在那时,一向身体硬朗的父亲突然倒了,一倒下就没睁开眼睛,短短十天,撒手人寰。

    他去尚书令那里请辞守孝的时候,大人道:“你现在还年轻,孝顺不在守孝上,不如不要声张,就说你父亲出远门了,等上三五年,位置坐稳了,再好好安葬。”

    他是有点儿动心的,说回去考虑一夜。

    回到家后,看见父亲枯槁的尸身,想到日常种种,他没办法把他掩进石灰,草草埋在后院的苗圃里。

    第二天,他去谢过尚书令大人,坚决请辞了。

    在家守孝三年,远离朝廷,也错过了寒门为官的最辉煌的时候。

    再回去时,遴选制度已经终结,世家和贵族依然牢牢把握着国家命脉,而跟他同期的那些寒门学子,大多数都开拓出一个席位,成为中坚力量。

    有的甚至发展成了仅次于世家的新贵。

    他唯一的收获,就是这本书——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的结晶。

    然而,并没有几个人看——他没有官衔,也不会结交名流,写的再好也无人问津。

    最后,他成了自己的读者,每当心情愤懑,对往事后悔不迭的时候,他就拿出来看看,看看那个已死的自己,在那本书里镌刻的灵魂!

    他时刻提醒自己:穷人,是没有资格高尚的!

    太子伸过手,恭敬地翻到折角的一页,指着一段话道:“师长说的对,民智不开,政令难行——我听说燕国县级都有公学,只要五担粮就能入学……咱们大齐为何不设?”

    赵太师心中一阵酸楚。

    这个提议早就出来了,连着被驳回几次,就再无人提。

    现在的陛下谨慎小心,贵族和世家也没准备好打开权利的口子,放平民进来分一杯羹。

    百姓越愚钝,就越好统治。

    在朝廷的眼里,他们只要按照天性活着,就是幸福。

    想起来挺无聊。

    不过太子提这个问题还是挺有意思的,作为贵族中贵族,他怎么会想到开民智?

    在他眼里的百姓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一个只要顺应天性,就可以随意鱼肉的群体?

    “殿下觉得燕国的政策比我国好吗?”

    太子乌黑的眼珠闪过一丝诧异,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