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功比博望

    第六百二十七章 功比博望 (第2/3页)

了甜头的嘉靖帝才会态度有所松动? 才会配合钱渊“演”了这一出戏,以三百根巨木重修三大殿之事将朝中异议一扫而空。

    和严嵩不同? 徐渭直到此刻才察觉到钱渊事先写下剧本的用意,如果没有事先沟通? 突然抛出三百根巨木和红薯? 嘉靖帝固然会欣喜? 钱渊也能达到目的,但事后就难说了……

    说到底在嘉靖一朝,臣子的地位关键还是要看圣眷。

    钱渊之所以能身镇东南,那是他一战一战打出来的,但他之所以在朝中分量颇重,华亭、分宜亦不敢轻动,那是因为圣眷在身。

    徐渭这边沉默下来,那边还在议论纷纷,说的兴起,钱铮在详细替他们解释每一步……毕竟都是入仕两年,除了徐渭、钱渊之外,随园其他士子只是入仕,尚未深层次的参与到朝政中去,此次近距离目睹此事,实在是大有益处。

    冼烔突然转头问:“文长兄,那红薯……确有其事?”

    “谁知道真假?”徐渭懒洋洋道:“亩产二十石以上,耐旱易活,可代五谷,这些除了展才谁都不知道真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环顾四周,徐渭嘴唇动了动,“味道不错!”

    众人愕然,孙铤最先反应过来,嚷道:“就是晚宴那道蜜薯?!”

    “噢噢,甜如蜜,又入口软糯……”

    “味道的确不错!”

    “海外居然有这等宝物!”

    “产量如真的亩产二十石……啧啧,难怪传言陛下欲封爵汪直!”

    “一旦推广开,可活万民,此功的确堪比博望侯!”

    历史上,红薯是万历年间由海商引入福建,之后徐光启大力推广,可惜那时候天下已然大乱,红薯没能挽救千疮百孔的大明。

    直到清朝,红薯才遍地开花,成为救命粮食,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到清朝中期,人口数量呈现爆炸式上涨,可以说红薯对于中国来说,将是农业方面的一个里程碑。

    功比博望侯,一点都不夸张。

    而且红薯生熟皆可食,易于储藏,甚至还能酿酒,就是后世所谓的“地瓜烧”。

    不过,如今刚刚进入中国的红薯,最先被发现的特点是,美味。

    随园众人中,论品味美食,首推钱渊,其次是陈有年,他立即笑着说:“亩产二十石,陈某信得过展才,这样吧……待会儿带些回去给……”

    “我也带点回去,文长,你嫂子最近牙口不好,只能吃软食。”

    “君泽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