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离散和襄助

    第六百三十八章 离散和襄助 (第2/3页)

秘密潜回镇海。

    茅坤看着悬挂在墙上的地图? 摇头道:“贼军士气大衰,收复邵武、汀州水到渠成……只看张琏是南逃还是西窜。”

    南逃就是回粤? 西窜是入赣,胡宗宪盯着地图陷入思索。

    书房陷入一阵沉默,已然头发花白的郑若曾无声叹息,悄然转身退下。

    八月初,虽未到秋高气爽之时,但酷夏已去,暑气全无? 令人心旷神怡,郑若曾却如同还在炎炎烈日之下? 浑身上下都是汗迹? 脑袋也晕乎乎的。

    已是黄昏时分? 王寅脸色难看的踱进屋子? 看看屋子里已经收拾好的两个包裹,不由长叹一声,“伯鲁兄何至于此?”

    一身布衣的郑若曾淡然道:“书童已然遣回,无人煮茶? 就不给亮卿斟茶了。”

    王寅想说些什么,但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沉默了一阵后嘶哑声道:“夫山已去,伯鲁兄亦离……”

    在郑若曾下定决心之前,就在俞大猷率军启程入闽那日,何心隐已然和胡宗宪决裂,愤然离去。

    “总督府人才济济,郑某不过夸夸其谈,老朽而已。”郑若曾平静的说:“更何况数年来,编练的新军战力颇强,横扫东南无抗手,只看戚继美古田大捷即知,。”

    看了眼王寅,郑若曾扯扯嘴角,又道:“自嘉靖三十三年起,郑某得总督大人信重,所献之策无不许可,到如金,郑某已无一策可献,望回乡整理这几年书稿……”

    “伯鲁兄……”王寅痛苦的伸出手探在空中,看着郑若曾迈出屋门。

    郑若曾,昆山人氏,字伯鲁,号开阳,大儒魏校门生,郑家世代行医,于东南颇有名声,其祖正统年间进士,名列沧浪亭五百名贤祠。

    然郑若曾无意仕途,潜心学问,知山川地理,通晓军机,长于军略,嘉靖三十三年入浙直总督胡宗宪幕府,得绩溪信重,所献之策无不即行,推行提编,开源节流,编练新军,打理往来公文,绞杀徐海,招抚汪直,无不有功。

    不夸张的说,虽有名传天下的文徵明,有乡党之谊的王亮卿,有诗名传世的沈明臣,有两榜进士出身的茅鹿门,但胡宗宪幕府中,论功,郑若曾当之无愧的居首。

    郑若曾的离去起源于失望,更起源于对比。

    张琏称帝,闽地大乱,岌岌可危之际,钱展才当机立断,以戚继美、俞大猷稳住局势,力挽狂澜……在这种对比下,胡宗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