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真正的原因

    第七百七十章 真正的原因 (第3/3页)

   “何止于此?”殷士儋不阴不阳的接道:“翰林诸端甫、陶虞臣、孙文中无不名声在外,六科冼博茂,风宪陆子直、孙叔孝均刚直敢劾,户部陈登之组建宁波清吏司一时权重,兵部吴君泽得三任大司马赞誉。”

    和张居正、张四维、林燫这些新瓜蛋子不同,陈以勤和殷士儋两个老人早就看清了高拱刻意排斥钱渊的真正用意所在。

    的确,高拱的确不希望裕王和钱渊走得太近,从而影响到自己在裕王心目中地位。

    但与此同时,高拱还有更深的一层用意。

    随园之所以在三年内名声大噪,并不仅仅只是因为钱渊和徐渭,其余人或走亲民官路线,或走储相路线,或为风宪,或入六部,才华能力有目共睹。

    不过三年多的时光,外放的陆一鹏、孙丕扬调入都察院;杨铨立下大功很可能也会调入都察院,甚至会入六部直提郎中;孙铤南下接任镇海知县,税银稳中有升。

    六科的冼烔频频上书弹劾,已小有名气,有可能在一两年内升任都给事中。

    户部的陈有年如今是以员外郎的身份主持宁波清吏司……原本应该是个郎中来负责的,也就是说陈有年很快就能升任郎中。

    兵部的吴兑更是因为对宣府防御频频有真知灼见,得兵部尚书杨博几度赞誉……就在前不久破格提拔为兵部职方司郎中。

    翰林院的徐渭就不说了,都是侍读学士了,诸大绶是裕王旧臣,仍任日讲官,陶大临任重录《永乐大典》的分校官,孙鑨如今也得以参与,即使范围往前移三科九年,他们在储相这条路上也比绝大多数人走得远。

    这些人无不是治世良臣,哪一个都有可能是日后朝中重臣……事实上,随园中,历史上有四个尚书,两个侍郎,两个国子监祭酒,两个掌翰林院事!

    说得简单点,高拱就是想一脚将钱渊踹飞,然后将随园众杰揽入怀中。

    很难吗?

    其实真的不难,随园在朝中地位非常特殊,严嵩、徐阶、李默斗得那么狠,随园也不掺和进去,原因并不仅仅是钱渊、徐渭得嘉靖帝宠信,而是随园的背后隐隐站着裕王。

    如果高拱放出这样的信息,裕王府排斥钱渊……那随园众人能忍得住一条登天大道不走,非要跟在钱渊屁股后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