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3 (第1/3页)

    谷维奇像一扇新打开的门,让于佑安在暗黑中再次看到希望。省城回来没几天,谷雨找来了,笑吟吟地站门口道:“于叔叔好,我打扰您来了,不会不欢迎吧?”

    于佑安望着这位不速之客,故作惊讶道:“是小雨啊,快请。”等谷雨进了门,于佑安又连声夸赞,“小丫头,真是越来越漂亮了,要是在街上,你于叔叔都不敢认。”

    谷雨心里高兴,嘴上卖乖:“什么呀于叔叔,我看您倒是越来越年轻了。”

    “凑合吧,你于叔叔老了,世界是你们年轻人的。”又问,“没去看你爸?”

    谷雨绽放着笑脸:“我好久没见我爸爸了,昨天跟他通电话,好像胃不好,吃药呢。”

    于佑安哦了一声,知道谷雨并不会跟他说实话。谷雨年龄不大,但她的精明于佑安领教过,绝不在老谷之下。在南州电视台,谷雨也算小有名气,她的公关能力是其他女孩子不能比的,她手上有两个栏目办得非常出色,一个是吃在南州,另一个就是精品南州,主要是赞助商掏钱掏得痛快,小姑娘拉赞助可有一手。

    寒喧一阵,谷雨拿出一沓材料说:“于叔叔,电视台最近想推一档新节目,暂定名叫文化南州,想跟你们***门合作,还望于叔叔能大力支持。”

    “是吗?”于佑安暗自惊叹,这爷俩真是动作迅速。佯装热情地接过材料来,一目三行看起来。这显然是一个草草拟成的方案,只有轮廓,没有细节。大意是南州电视台拟与***门合作推出一档节目《文化南州》,重在介绍南州的文化名人还有文物古迹,以及活跃在文化战线上的各色人物等。

    “听说于叔叔有个构想,要让南州打文化牌,我们局长也认为,南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除丰厚的文物资源和优秀的文化积淀外,还有许多可挖掘的东西,创办这样一个栏目,就在加强南州文化与经济的对接,让南州经济腾飞的同时,文化事业也有一个质的飞跃。加上目前你们正在全力申遗,我们也正好可以借这个窗口,把南州申遗工作推向一个新的**。”

    谷雨口齿伶俐地讲了一大串,于佑安觉得这些话似曾在哪里听过,后一想,不正是去年自己做的工作报告吗?等到谷雨再往下说时,于佑安心里就越发吃惊,怎么写在呈给李西岳那份报告中的个别内容,谷雨也能口若悬河地说出?

    那些东西他可是从来没在会上讲过的啊……

    于佑安不得不用另外一种目光盯住谷雨,他发现,自己以前并不怎么看好的谷雨,不但出落得华丽大气,眉宇间多了种以前不曾有的妖野成熟味。重要的是,她说话的语气还有姿态,已经有点女强人的味道了。于佑安深吸一口气,联想到上次跟两位秘书一起吃饭时说话的话,冷不丁就想,谷雨提出的这个栏目,会不会是市领导的意思?

    是哪位市领导的意思,李,还是陆?

    他马上变得郑重起来,不再像是跟老朋友的女儿谈事,而像是面对一位要员。

    “这个我们会认真考虑的,我代表全文化系统的职工,谢谢你们台长,也谢谢谷记者。”

    “于叔叔您别这么说啊,您这么一说,我都不好意思了。”

    “没关系,这是工作,是工作我们就要认真对待。这样吧,你回去再把方案细化一下,搞具体点,我这边呢,也抽空开个会,认真议一下,我觉得目前开这样一个栏目很有必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南州文化,这没错,至于经费方面,我们会尽力想办法的。”

    于佑安毕竟在广电局当过局长,只要一谈栏目,就会很自然地想到经费。谷雨听了,一张脸笑得粉嘟嘟的:“那我先谢谢于叔叔了,我会按于叔叔的要求,把这项工作做好。”

    谷雨说着起身告辞,于佑安望住她说:“以后谈工作,别再叫我于叔叔,公事公办嘛,免得别人误解。”

    谷雨吐了下舌头,扮个鬼脸道:“嗯,我记住了,谢谢局长叔叔。”

    “又叫,鬼丫头。”于佑安伸出手,点了下谷雨鼻子。这个动作做得自然流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溺爱。谷雨甜着嘴说,“我知道啦,局长。”于佑安正起脸说,“好吧,抓紧落实,可不能让我失望呦。”

    “不会的,请局长放心!”谷雨重重点了下头,走了。于佑安心里却又多了一层事。正在乱想,杜育武进来了,低声问,“谷记者走了?”

    “走了?”于佑安说。

    “是来拉赞助的吧?”

    “什么拉赞助,你这话怎么听着这么不入耳?”

    杜育武挨了训,却像是没有反应,继续站那里,欲言又止的样子。

    “什么事,说吧。”于佑安换了语气,杜育武这才张口道,“谷记者最近老是跟着陆书记跑,听说陆书记对她很赏识。”

    于佑安心头一震,果然如此!不过脸上却是毫不在意的表情,见杜育武还站着不走,又多了句:“还有事?”

    杜育武悻悻道:“没了,就是谷记者……”

    “以后眼睛少盯别人,多盯自己。”于佑安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这么一句,杜育武出去后,他又有些后悔,杜育武明显还有别的话要讲,干嘛不让他讲出来呢?

    谷雨会不会?这个想法一出,于佑安把自己吓坏了,怎么能想到那一层,自己这是怎么了,脑子里怎么尽是这些荒唐事儿!

    他强迫自己把心收回来,开始思考跟广电局合作的事。坦率讲,于佑安并不是一个见风使舵、敷衍趋势的人,更不是一个为了官帽不择手段的人。于佑安早年毕业于海东师范大学,当时的志向是当一名老师,一辈子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那时他还写一些小诗,头上戴着一顶校园诗人的桂冠,做一名真正的诗人也曾是他的梦想。没想毕业后阴差阳错分进了南州市湖东县**担任秘书。自此,于佑安算是踏上了仕途。仕途有两种,一是有人生下来就爱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