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一亿亩养廉田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一亿亩养廉田 (第2/3页)

笑了笑,道:“良田的产权,是天家内库的。但只要你们在官位上,这份养廉田就属于你们的。譬如你吕元辅,就有三万亩的养廉田,只要派人去耕种,收获的粮食德林号可以就地收购,都不用你家去操心怎么卖。

    三万亩,一年三熟,除去各项开支嚼用,一年十万雪花银的保底进项总会有的。

    这银子来的光明正大,是天家发放给你们的,皇帝也不差饿兵,所以清清白白。”

    单靠德林号运人去种地,运二十年都未必能将这一亿亩全部耕种出来。

    唯有利用这个时代最强大最中坚的阶级力量,以利诱之,为其所用。

    感觉到无数道炙热嫉羡的目光看来,吕嘉闻言,老脸泛红,道:“太多了太多了,臣寻常嚼用不多,一年也用不了多少银子……”

    贾蔷摆手道:“你的操行本王自然信得过,若非如此,韩半山也不会简拔你入阁。但是,你如今为新政元辅,要为百官做好表率,该是你的,天经地义,你就该拿。

    虽然养廉银子是公田,但只要一路勤勉做官做到致仕,没有犯下原则性的错误,譬如贪污受贿,卖官鬻爵,欺虐百姓,践踏王法,那么等致仕之时,这份养廉田就归其所有,可传诸子孙。

    但丑话说在前头,既然是养廉银子,就要养在实处。

    不要这边吃着本王发下的养廉田,赚的盆满钵满,那边又对民脂民膏上下其手,暗中兼并土地,搜刮百姓。

    一旦有这样的事发生,就不止是收回养廉田那么简单了,本王还要他的脑袋!”

    吕嘉沉声道:“王爷放心,王爷舍出如此大的恩典,若仍有人不知足,朝廷第一个不会放过他们!还要请教王爷,这田该怎么分,怎样个章程?”

    贾蔷笑了笑,道:“军机阁臣们以三万亩计,六部尚书、各省督抚以一万亩计,余者递减。养廉田是公田,归内库所有,所以并无地税。诸卿只需派人过去耕种,收获都是净得的。等到年满致仕后,公田转私田后,也不过收二成租。

    另外,你们让人种上几年,觉得那里果真好,也可花银子在那边买地。

    至于如何分,你和诸大臣们商议出个章程来,待太后娘娘和我审议通过后,天家会派特使,将每一分养廉田契书送至你们各家府上,以彰诸卿谋国之功!”

    “万岁!万岁!万万岁!”

    贾蔷摆摆手,站起身来,立于御阶上俯视百官,沉声道:“本王知道,一直以来都有声音诟病开海之策,并以暴政必亡,本王不得好死来诅咒。还有一些人,认为天下风气被本王败坏殆尽,朝廷上下一心逐利……

    本王再说一遍,我们在做的事,绝不只是为了给我们自己谋取利益。

    千古以来王朝三百年轮回之厄到底能不能打破,如今就掌握在满朝文武君臣手中!

    若不打破此轮回之厄,即便朝廷再怎么折腾变法,即便恢复汉唐之强盛,两宋之豪富,又能如何?

    人口愈繁,土地兼并之祸愈盛,宋之悲惨不必提,盛唐不也难逃国都六陷、天子九逃的败落命运?

    终不过一场空!!

    当然,或许我们这条路,也未必能保江山万万年。

    但是本王相信,必能破三百年轮回之厄!

    哪怕能多一二百年,也是功德无量!”

    ……

    万岁山,广寒殿。

    黄昏时西边恍若火烧一般,晚风轻轻拂过,不远处的海子上,荡起层层涟漪。

    江山如画。

    尹后看着身旁只着一身轻薄斓衫的贾蔷,眸若星辰,俊秀绝伦,凤眸中目光起了些许波澜,柔声道:“你平日里虽不管朝政,都交与本宫和吕嘉等处置。但一出手,就能掌控住大势。你才这点年纪,就有如此能为,果真天生富贵,贵不可言。”

    贾蔷侧脸看了她一眼,笑道:“清诺若想说好听的,一会儿歇息时可以多说些。这会儿说些正事。”

    尹后没好气嗔他一眼,而后目光却也冷静下来,道:“这一亿亩田果真分下去,怕是至少要有数百万人出海替他们耕种。这样大的动静……会不会出乱子?再者,德林号纵然再有钱,也担负不起这么多人迁徙万里罢?”

    贾蔷奇道:“这叫甚么话?谁说要替他们担负出海的路资了?我干脆去他们家,连生孩子的活都给他们干完得了!”说罢,见尹后啐来,他哈哈笑道:“其实,我是想让他们来养开海之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