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纨:兰儿,要做你大兄那样的男人!

    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纨:兰儿,要做你大兄那样的男人! (第2/3页)

赵栋进族学?”

    李婧点了点头,道:“我让人细细查过,背后没甚么人,这陶二娘自幼读书,学的是大家闺秀的做派,等闲不见外男。”

    贾蔷点点头,道:“赵国基回来了么?”

    李婧笑道:“人家男人没回来,咱们这么些人上门,岂不坏人清白?”

    这话让凤姐儿和平儿一起看着某人笑了起来。

    不过就听李婧又摇头道:“那赵国基也是个没用的,我们一帮人进了家里,他只是唬的蹲下,抱着头,还不如他老婆,好歹知道护住儿子。”

    凤姐儿冷笑道:“但凡这男人有点用,陶二娘还用落下脸来,跑去巴结赵姨娘?”

    贾蔷闻言,却和李婧对视了眼,笑了笑。

    有一个能让她奋不顾身的,也是好的。

    “走罢,进去瞧瞧。”

    贾蔷一马当先,进了赵国基家里。

    屋里还有两个人,都是李婧身边的好手,因是两个年轻的,所以凤姐儿和平儿还刻意留意了眼。

    直到看到相貌平平,方才不再关注。

    二人与贾蔷见礼后,李婧对她二人道:“先将赵国基带出去。”

    二人走到赵国基跟前,赵国基埋着头才缓缓抬起,满眼畏惧的看了眼满屋的人,最后落在贾蔷面上,跪了下去,紧张害怕的话都说不出来。

    贾蔷淡淡道:“没甚么大事,赵姨娘请托,想让你儿子赵栋入贾家族学读书。我闲来无事,就过来瞧瞧。你且在外面等等,我问他几句话。”

    赵国基闻言,忙应下,然后瞪眼对一个才五六岁小男孩道:“好好回大老爷的话,不然打不断你的腿!”

    小男孩有些瘦弱,明显畏惧的点了点头。

    再看将他抱在怀里的那形容已经有些沧桑,眼睛却仍明亮清冷的妇人,贾蔷忽然觉得,前世读红楼时,赵国基死的那么早,或许未必就是寿终正寝……

    等赵国基出去后,贾蔷先寻了把木凳子,试了试还算结实,让李婧坐下。

    李婧慌忙避让,平儿笑道:“姐姐有身子的人,快坐下罢。”

    凤姐儿懒得吃醋,只一双丹凤眼里,满满都是艳羡的看着李婧的肚子……

    贾蔷又寻了两个小杌子,让凤姐儿和平儿坐下,他自己倒只是站在那,并对三人笑道:“躺一天了,站站。”

    说罢,目光落在陶二娘面上,与那双清冷的眼睛对上后,叹息一声道:“可怜天下父母心未必是对的,但可怜天下做娘的心,却没甚大问题。陶二娘,你为了赵栋入族学之事,掺和进国公府的家事里,按规矩,原是要重罚于你。不过念及你一片慈爱之心,委实不易,再加上……”他指了指李婧,道:“本侯的爱妾,认为你人才难得,所以决定给你个机会。”

    “甚么机会?”

    陶二娘的声音,略略有些沙哑低沉,看向李婧问道。

    李婧笑道:“如二娘这样聪明的人,实在难寻。世上人,连我在内,多是平凡的普通人,没甚才智可言。如我们爷和二娘这样的天授聪慧之人,难能可贵。”

    陶二娘做梦都没想到,这些大富大贵权势滔天的人寻上门来,竟会是这样的理由,一时都懵了。

    贾蔷淡淡道:“本侯麾下做事的,不分男女性别,只看聪明才智。此事,往后你自然明白。我只想告诉你的是,如果你真有能为,果真有你给赵姨娘出的那几个主意的才智,那么即便你不是赵姨娘的亲戚,也足以送你儿子入贾家族学。小婧麾下有个孙嬷嬷,和贾家无亲无故,只因孙嬷嬷足智多谋,对小婧助益良多,所以她的孙子,如今就在学里读书。将来下场考试,金榜题名后去做官,本侯也都会出手相助。你也如此,不需要靠赵家,一样能养好你的儿子。你是否愿意?”

    陶二娘清冷的眼中浮现出激动之色,不过很快就平息下来,问道:“我不过一个妇道人家,又没有甚么见识,能做甚么呢?”

    见她如此,贾蔷和李婧再对视一眼,笑了起来。

    人常言一人兴邦,又有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说法,可见个人的才智只要在而合适的平台上,将能起到无比重大的作用。

    然可以兴邦之人,可以领百胜之师的将军,却难得。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便是这个道理。

    世上绝大多数人,芸芸众生,其实多是平庸之人。

    也因此,贾蔷和李婧才会重用孙嬷嬷这样的老妪,还有七八个从扬州盐商处得来的人才。

    这批人的确了得,尤其是孙嬷嬷,对江湖布局,对人心之揣测,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可是,他们毕竟老了,精力也不足了。

    所以搜寻可以接班他们的人才,十分重要。

    陶二娘没甚么江湖经验和见识,这不要紧。

    李婧的江湖经验和见识倒是足,但她却做不来孙嬷嬷她们做的事。

    因为李婧的身手了得,可惜才智嘛……

    陶二娘虽无底子,却可以学,可以当孙嬷嬷等人的弟子。

    以她的聪明才智,想来用不了几年,就能出师。

    将能说的稍稍透露了点后,陶二娘就果断答应,不过,她说了一个要求:

    “我要和赵国基和离,赵栋改姓陶。”

    ……

    回程的马车上,贾蔷见凤姐儿沉默许久,便轻声宽慰道:“你和陶二娘的处境不同,她只要思量她的儿子,而你,比她肩负的东西多了太多。不过,若有一日你也想这样做,只管去做便是,万事有我在。”

    凤姐儿闻言红了红眼圈,不过到底没落甚么泪,自嘲一笑道:“我寻思的不是这个,而是原以为这世上的女子,多只是附在男人身上求活的可怜人,我实瞧不起那样的。没想到,还有这样了得的奇女子。她也真有这份魄力,当晚就带着儿子跟小婧走了。”

    平儿笑道:“这也不算甚么,陶二娘的确聪明,不过西斜街会馆那边,也有几个姑娘,真是聪明到家了,做事愈发有条理和主见。又都识文通墨,很是了不得。跟着爷当了半年先生,如今那边的账房都有些算不赢她们了。”

    凤姐儿闻言,愈发受打击道:“也是奇了,从前怎没见这么多能干的,如今倒成不值钱的了,一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