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虚惊太孙访私塾

    第22章 大虚惊太孙访私塾 (第2/3页)

是望南私塾的教书先生。”

    只见萧炎闪开,让皇太孙走了进来。皇太孙见吴先生并没有将他往里让的意思,也不介意,站在吴先生面前,给他行了一个见师礼。

    吴先生也不客气,只微微欠首,受了他的礼。

    皇太孙笑道:“孤受父王之托,预备改革科举,听闻先生善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所教学生既能应对科考,又可学以致用。孤特意前来向先生讨教一二。”

    此话一出,不仅树上藏着的呼延锦吃了一惊,就连吴先生本人,心里很也意外:难道,这就是他滞留宝应的原因?

    “皇太孙殿下请讲。”

    吴先生心里起了波澜,表面上仍旧不卑不亢。

    皇太孙确实是好涵养,他站在院子里,并不觉得自己被怠慢,见吴先生开了口,便不疾不徐的问到:

    “若科举考试,上榜的举人致仕之后,却不能为府县做出贡献;上乙榜的贡生致仕之后,却不能为直隶府做出贡献;而殿试中皇上甚至无从下笔。请问先生,这怎么解?”

    吴先生微笑道:“为科举而科举,先生所授揣摩圣意,学生所学猜测考官,是以学不能致用也。请问皇太孙,明朝疆土之大,各省教育强弱不同,江浙考生之首,与两广考生之首,相较如何?”

    “自不可同日而语。”

    “但江浙乡试所举之举人数量,却与两广举人数量相同,汇集至会试,整体考生能力又会如何?”

    “自是两极分化。”

    “会试、殿试为何而举?”

    “自是为京城朝廷选拔人才。”

    “京城的人才,是否需要平均来自大明各省?”

    “自是不必。”

    “皇太孙,您已经自己有了答案,老夫何必多言?”

    皇太孙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又问道:“若是科举有所改革,今年乡试、明年会试上,可否能立刻试行新法?”

    “若皇太孙为今年考生,你以为如何?”吴先生笑道。

    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