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隆重礼待

    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隆重礼待 (第2/3页)

贩夫,其实都是非常开明且宽容的,大国泱泱气度不仅体现在外交上,更重要的是深入人心。

    两国以前干过仗,没关系,亲兄弟都有动手的时候,彼此干过仗太正常了,干完之后大家心平气和坐在一起聊一聊,该道歉的道歉,该认错的认错。

    流程走完以后,大家还是朋友兄弟,以往那些不愉快就当翻篇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干仗时大唐赢了,对方输了。

    否则可就没那么大的气度了,比如高句丽,跟大唐打了几十年,大唐心平气和坐下来跟它聊过吗?

    不灭国何以雪百年世仇?

    没错,就是这么双标,但,天经地义。

    宗主国的尊严,是要排在所谓“气度”的前面的,先满足了自己的尊严后,咱们再聊气度的事儿。

    所以今日大唐对吐蕃如此礼遇,是因为当年争夺吐谷浑时,大唐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而吐蕃,付出了无数人力物力,禄东赞耗尽心神,多年谋算,却终究功亏一篑,最后不得不灰溜溜撤兵,吐谷浑彻底划入大唐版图。

    赢家招待输家,再客气的姿态,其实也难掩居高临下的本质,围观百姓此刻为赞悉若的虔诚跪拜而欢呼赞许,也是这种战胜国的心态。

    而此时此刻虔诚朝太极宫跪拜的赞悉若,内心究竟是感动还是憋屈,唯他本人自知。

    从延平门到太极宫,赞悉若在人山人海的百姓围观下,领着吐蕃使团一路走到太极宫门外,然后,再次五体投地跪拜。

    宫门打开,仍旧是禁卫仪仗,仍旧是礼乐歌舞夹道欢迎。

    在许敬宗的带领下,赞悉若走进宫门,来到太极殿。

    李治和武后盛装坐在殿内,赞悉若进殿便三叩九拜,姿态非常卑微。

    李治的态度也很热情,含笑与赞悉若寒暄,他还回忆起贞观年间,禄东赞代松赞干布来到长安,当年的李治尚年幼,却也与禄东赞有过数面之缘。

    说着李治的表情又变得唏嘘起来,禄东赞已逝,故人渐凋零,作为禄东赞的长子,赞悉若不仅继承了家业,同时也继承了禄东赞的官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