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误作变态

    第50章 误作变态 (第1/3页)

    (第二更送上,晚些时候还有第三更,请大家支持)文院的教习们有专门的居住区,紧挨文院里面的东墙,方便教习家属上街买东西。宋珏是副总教习,所以占了一个一亩大的二进二出的院子。后院是居住之所,前院是会客、读书的地方。不过,不管是前屋还是后屋,都有六七间房。宋铮为了方便自己出去,便在前屋占了一间房,茗儿也占了一间。院门一侧,还有两间屋子,一间由宋小四住着,另一间放着杂物。宋珏很少到文院外面去,所以连马也没养。宋珏回宋家庄时所用的马车,都是借自文院,算是公共财产。

    宋铮安顿好后,第二天就办好了入学手续,成为文院一组的成员。文院一共有五百余学生,除了百把人学“小科”外,其余的学生按年龄分成三个组。新生13岁入学后,入一组。第二年秋天,一组便成了二组,第三年则升为三组,循环往复。这三年里,学生随时都可以参加文院夏季组织的秀才考试,这是毕业的起码要求。当然,大齐朝的“秀才”,如同后世的高中毕业证一样,混完三年,文院都会放你一马,给你个秀才资格。

    有了“秀才”资格,就可以参加山东路的路试,通过后便成了举人。这时候只要你年满16岁,就可以参加在京城江宁举行的进士考试了。

    “秀才”这一关倒好过,举人那一关可就麻烦了,基本上是一百取一。这是因为大齐朝规定,只要是秀才,35岁以下都可以参加贡举。很多考了多次的老秀才们也拼死一搏,为的就是个举人名号。只要是举人,州县都会给你安排个职位,让你进入公务员的行列。文院三个组有三百余人,至于其余的百十人,都是没有考中举人的秀才们,被称为“老三组”,相当于后世的复习班。当然,这些人并不老,没有超过25岁的,年龄太大的就算是想考举人,也都回家去准备,或者偶尔来文院蹭课。由于举人录取率极低,进入“老三组”倒没什么丢人的。反而因为年龄大、经验多,成为众多学弟们交结的对像。历届同学会也是由老三组的人把持,已经参加了一次举人考试的姚长青,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宋小公子无意在文院惹什么是非,所以,他插班到一组后,倒是老老实实地上课。这令许多对他好奇的人不免失望。毕竟宋铮入学之初的举动太过惊人,全文院的人都在打听他的事,可是半月过后,同学们见宋铮“泯然众人矣”,便失去了兴趣。

    这十多天宋铮也颇为苦恼,原因是没有锻炼之所,毕竟,在文院这种读书气氛很浓的地方跑步练拳还是太过惊骇世俗。宋铮到文院外面去看过。顺着文院和武院之间的文武街向北走,就到了潍水,风景倒不错,却没有桥与北岸相连。两边又都被文院和武院隔断,所以前去无路。当然,现在潍水上结了冰,还勉强可以踏冰而过,在农田和旷野中锻炼一下。过两天天气暖和了,就再也无法过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