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惊天大案(八)

    第547章 惊天大案(八) (第1/3页)

    整个屋子宽五尺,长八尺(重生小人物之挣扎最新章节)。中间是一张矮桌,桌后有一张蒲团。而在墙角,扔着一床粗布棉被。样子虽然挺新,却沾满了土。紧靠着被子的,是一个木桶,脏兮兮的。宋铮知道,这便是马桶了。在接下来的三天两夜,宋铮将会在这里度过。

    整个屋子墙壁,都是石头垒成的,四周全垒得严严实实,在一人多高的地方,有一个小窗户,阳光从里面透过来,使屋子里勉强能看清东西。只是屋子里满是尘土,味道刺鼻,还带着阴暗的潮湿味。

    宋铮暗道,这还是朝阳的一面,不知道阴面会成什么样子,岂不是更受罪?妈的,早知道这样,小爷我宁肯不考进士,也不来这里受这份罪。

    暗骂了几句,宋铮将那床棉被撕开,抽出一些棉花,把桌子之类的擦了擦,好不容易打扫得差不多了,这才坐下,坐在蒲团上调息起来。

    午时正点,门上的小窗打开,衙役开始派发试卷。

    大齐科举,分为四级。第一级便是各地文院的考核,按比例录取,考中为秀才。第二级便是在各路首府举行的举试,也就是后世明清时期的“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三级是会试,在江宁城举行,考中者为贡士。最后一级为殿试,在宫城太极殿举行,即对所有的贡士考核,考中者为进士。

    殿试一般不会罢黜贡士,也就是说,考中了贡士,就相当于成了进士。而殿试,不过是贡士们的排名赛。殿试之后,所有的进士分为三等。一等只有三名,即人们常说的状元、榜眼和探花,赐为“进士及第”。二等三十名,赠为“进士出身”;其余的为三等,赐为“同进士出身”。不管一等二等还是三等,都统称为进士。

    会试与举试的程序是一样的,即分为四科,经试、史论、策论和诗赋,判卷方式也是按甲乙丙丁四等,每等又为分上中下三品。

    经试最重要,以新儒学的观点,论证六经章句。在阅卷时,先将经试中的甲等试卷选出来,再比较史论试卷,其后比较策论,如果还不能决定名次,最后才比较诗赋(仙道第一快全文阅读)。直至确定最终贡士人选。

    为了防止作弊,会试与举试的一个重要不同时,试卷是需要重新誊抄后,再进行阅卷。

    宋铮将试卷展开,上面是两道题目。第一场经论题目,出自《春秋》,即“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宋铮看到这道题目,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算得上中国先秦历史上极为著名的阴谋。郑伯,即郑国的国君郑庄,为了干掉他弟弟共叔段,故意采取放纵的办法。让他弟弟不断犯错,违制建造所在封地的城郭,而郑伯本人,在蓄力以待时机的同时,还不断奖赏共叔段。最后,共叔段欲起兵造反,被郑伯轻易就干掉了。

    后世一句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出自这里。历史上,孔子是对共叔段持否定态度的,但更重要的是贬斥郑庄,认为他这样失德。

    宋铮之所以惊讶,是因为这道题实在太微妙了。大齐百姓流传,齐高宗之死,是由其弟逄桧干掉的。现在,拿出“郑伯克段于鄢”这道题目来,很有影射的味道。

    礼部出这样的题目,黄元度不可能不知道,甚至是黄元度出的这道题目。他这是什么用意?难道是要去激怒逄桧?或者是表明某种态度?

    宋铮摇了摇头,转眼去看第二道题目,却更加惊讶了。

    第二道题出自《论语季氏》:“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此句直译的话,是“孔子说:鲁国失去国家政权已经有五代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