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入值右司

    第583章 入值右司 (第1/3页)

    在宋铮调任右司监正的同时,又被任命为礼部郎中,入值礼房伏修。得知这个消息后,宋铮只咧嘴。

    礼房是大齐朝主管外事的机构。在大齐之前,隋、唐、宋等朝代,外交上的事都是归鸿胪寺管的。宋代的礼房虽然也属于鸿胪寺,但主要由枢密院直接管理。大齐朝可没什么枢密院,也不像前朝宋代那样,对辽、金那么软,所以,对礼房不那么看重,有事情一般都是凭拳头说话。礼房也变成了礼部下边的一个小部门。只不过近十余年,才有所发展。

    宋铮没想到,小皇帝在让自己干右司监正的同时,还来搞外交,还真把自己当全才使用了。俗语云,弱国无外交。大齐不弱,但拳头攥得紧,对金、西夏和蜀都硬得要命,外交上也不积极。礼房也主要是应付一些从海上来的海外小国,像大食、高丽之类的。当然,也包括西南方的邻居大理。

    大齐对外交不重视,从驿馆修建就可看出一般。前朝大宋,在东京有数处大型驿馆,不同来国的使臣,在各个驿馆居住。都亭驿、都亭西驿、同文馆,分别接待辽、西夏和高丽;另外还有礼宾院、、瞻云馆、怀远驿,接待于阗、大理、三佛齐之类的小国。不同的外交对象,住不同的馆驿。

    到了大齐,便没了那么多讲究,接待的地方只有一个,也取名怀远驿。怀远二字,取意即历代中央王朝所提倡的“怀远以德”。馆驿在江宁城南部,距离皇城四五里。地方虽然不小,但与前朝大宋没法比。完颜章宗这次带来的使团有百十人,就住得比较拥挤,不得不分出一些人,别找客栈居住。

    至于西夏和蜀国,倒是在怀远驿有使节,但都是极为普通的低层次官员,主要是用来彼此传个信儿的。就算大齐朝与临国有很重要的事相商,也都是现派使团,绝没有高级官员在彼此国家驻扎。由此,大齐朝也算开创了历代的一个特色:与临国关系之劣,无朝代可及。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历代大齐皇帝都有一个心结:蜀国也好,关中也罢,还有燕云十六州,都是我大齐的地方。大齐太祖逄屠户,临死之前都念念不忘叮嘱太宗,一定要收回上述每个地方。太宗也是如此叮嘱高宗。按惯例,高宗也会叮嘱下边的继位者。可惜却死于宫廷意外,没有机会。

    高宗后期到现在,大齐对外战争没那么频繁了,大型的战事都没发生过,与临国的关系相对和缓下来,外交上的事才慢慢发展,礼房也变得重要起来。在黄元度和逄桧的推动下,怀远驿开始接纳临国的稍高级一点的官员,并尝试互派常驻使节。不过,礼房的作用还是有限。

    宋铮虽然不愿意干外交的差事,但这是小皇帝的命令,他也没有办法。更让宋铮恶心的事,主管礼房的,竟然是黄嵩。黄元度居然把黄嵩弄到礼部来当侍郎,还主管礼房,怎不让宋铮别扭!

    幸好,礼房中另有一名郎中戴平恩,一直主管着外交事务。宋铮在这里,只是看看公文,参加一些重要事项的讨论,并不操心具体的外交事务。他的重心,自然还是放到了右司那边。

    大齐正元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皇城司左司和右司,同时在皇城内正式办公。新机构开办,自然不能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