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舌尖峥嵘(下)

    第659章 舌尖峥嵘(下) (第2/3页)

 宋铮暗恼,老家伙,给脸不要脸。他嘴角一翘,当即回道,“茱萸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梁大人如此渴望吴茱萸,莫非身体不适?若是如此,宋某回国后当采购一番,运到成都來。若是梁大人留在成都,宋某送你一车又何妨?小子虽年轻,亦是非常敬老的。”

    “扑哧”一声,元好问轻声笑了起來,连忙将口捂住。堂内许多人都脸色一变,再一次把目光集中到宋铮处。本來,众人对宋铮期许颇高,但宋铮刚刚进來时的失态让人大失所望。沒想到,本以为不过尔尔的宋小郎,现在一开口反击,却如此犀利,直接把梁乙越顶到了南墙上。

    梁乙越哼了一声,“我虽老迈,然为吾大夏,又有何惜哉?眼下我关中之地,外來邪祟的确不少。即使宋大人送我一车,恐怕也不够。”

    宋铮笑道:“那就请大人过几天随我到吴地去,我定会花上几两银子,给大人盖一座茱萸做的屋子,里面的桌椅床铺,全由茱萸做成仙王之王最新章节。再让厨子给你做茱萸饭,煲茱萸汤。再问问织妇,看看能不用茱萸叶给大人做几件衣服。届时,大人衣茱萸、食茱萸,居茱萸之屋,即便所谓的邪祟再多,大人也定保无恙。”

    哈!哈!这一次,不但元好问,堂上许多人都笑了起來,就连郎伯岩也借喝水來掩饰自己的笑意。

    茱萸说到底不过是一种普通草木,让梁乙越穿草衣住草屋,还要吃草,那岂不是暗示梁乙越晚景凄凉无比?这对一个上了年纪的人來说,何其毒也!

    梁乙越身子一晃,差点背过气去。他借茱萸说事,本意拉着郎伯川一同针对宋铮,还将兴兵潼关的齐、金军队,比喻成外來邪祟。沒想到宋铮只抓住对方羡慕吴地茱萸的一点,究追猛打,直接将其立论之本干翻。

    宋铮耸了一下肩膀,这可不怪我,我可是先让了你一步的,谁让你咄咄逼人來着。

    眼见这个话題再说下去,非把梁乙越气死不可,乔东阳连忙打圆场,“说到茱萸,我倒想起王摩诘的一首诗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确令人拍案叫绝。”

    说起來,乔东阳说这首诗并不恰当。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诗眼,在座的使节都算得上“独在异乡为异客”,这不是故意勾人心思么?不过,好歹能把话头转移开。

    郎伯川也反应过來,连忙道,“‘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刘梦得重阳登巴台,也是千古佳句。”

    旁边的元好问又是低笑了一声,沒有说话。宋铮虽然也咧了一下嘴角,不过还是很快用茶杯掩饰了一下。

    郎伯川脸色一红,原來,此诗后面四句是,“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來。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同样是写羁旅之愁的,而且在座的各使节,鬓角发白的,也只能是梁乙越了。

    西夏使团中同样也有“高人”,西夏副使钱悌同样饱读诗书,他大笑一声道,“‘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请问齐使宋大人,不知岑嘉州此句如何?”

    宋铮笑道,“甚好。其中一个‘逐’字,用得最佳。”

    钱悌先是一愣,接着脸腾地一下红了。现在可是大齐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