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荀子来燕 (下)

    第二章 荀子来燕 (下) (第2/3页)

进人才,寡人应该谢你才是。”

    姬康这话,可是没有一点虚言,乃真心实话。

    因为他深深知道,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一个国家有没有竞争力,靠的是各式各样的人才;一个国家最终能否强大,最为依靠的还是人才。

    一个对人才不重视的国家,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小至一个单位或集体,大到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这是世间,颠扑不破的真理。

    从楚国已辞掉兰陵令的荀子,此时正途径赵国,前往燕国。在楚国的这一场“遭遇”,对当下年龄已经六十出头的荀子来说,可谓是奇耻大辱。

    本以为到了楚国担任兰陵令后,就能一展心中之政治抱负。

    但没想到,结果却落到如此下场。

    荀子从楚国辞官,本来是想回自己的故乡赵国。但是,自己弟子韩非,以及老友邹衍和鲁仲连的几封来信,让荀子又萌生了前往燕国一观的想法。

    在荀子途径邯郸之时,受到了姬康的舅舅赵王丹的礼遇。

    对于当世的大儒,荀子受到了赵王丹的热情款待。

    此时,正好楚国的临武君,做为楚王熊完的使者,前来邯郸。

    赵王丹正好设置酒宴,一起款待荀子与临武君。

    酒过三巡,赵王丹问荀子与临武君二人道:

    “荀子先生、临武君,寡人想问下二位,用兵的要领是什么?”

    临武君想了下,对赵王丹回答道:

    “大王,外臣以为上得有利的自然气候,下得地理优势;观察敌方的情况之后,比敌人晚行动,但比敌人先抓住有利的反攻时机,这就是打仗的要决。”

    荀子摇了摇头,对赵王丹道:“大王,在下认为临武君说的不对。在下听说,古时候打仗的方法是,凡是有战争,打仗的要决,在于和民众齐心一致。”

    “弓和箭不协调,后羿就不能射中太阳;六匹骏马不配合,造父就不能(日驰千里赶回来)打败从远方而来的敌人;军民不相亲相和,商汤周武就不能以兵获胜。”

    “故此,在下以为,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只是因为善于亲民而已。”

    临武君听罢荀子的话后,很不服气地言道:

    “荀子所言偏颇了,军事所重视的,是有利的形势;所崇尚的,是机变诡诈。善于运用这些兵法的人,突然进攻以致敌人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出来的。孙武吴起用这样的方法,天下无敌。由此看来,用兵的要领不在于亲民。”

    荀子反驳临武君道:

    “临武君此言更加不对了,在下刚才所说的是:王者的战争,是征服人心的事情。而临武君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