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君臣对答

    第三百八十九章君臣对答 (第3/3页)

处运输军饷的苦楚,这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我把早就想好的一些想法也说了出来。

    “你这个办法是不错,这样也为朝廷省了不少运输的气力,只是,各地的赋税还是要运输的,要不连赋税也一起‘交’给你们来办如何。”

    这可是大好事,过去我在折子里面提过,但是穆宗一直没有答应,这个赋税要是‘交’给我们,那以后我们的银票就可以同行全国,这个官方背景就大了。

    “谢谢万岁爷信任,只是我们的银号在当地,要是这个赋税也‘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和各省负责税收的官员打‘交’道,还有白银的成‘色’,火耗之类的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万岁爷,等微臣回去,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再上折子、给万岁爷。”

    明朝时期,银锭的铸造不是由国家设局铸造,用于缴纳赋税的银锭主要由各地银匠完成铸造的,民间流通的小额银锭甚至是由白银持有人自行倾煎而成,银锭的铸造缺乏一个统一管理监督体系。

    理论上来说,明时期国家主动放弃了银两的铸币权,这样就出现了凡是白银持有者都可以自行铸造的局面,也就是说人人都有铸币权。铸币权的这种分散‘性’,必然导致流通货币白银的成‘色’、轻重和形状等的不统一。

    没有建立起铸币制度,因此使用白银货币的流通成本增加,带来了‘操’作上的繁琐和技术上的困难,如称量、鉴别成‘色’等,提供了商业贸易中的欺骗行为和增加了民间伪造货币的机会。货币的制度‘性’缺陷,增加了赋税征收的手续,手脚愈多弊端愈容易滋生。如果白银采取银票形式可以减少不少问题,银票是按数额流通,可以省去了称量的麻烦,散碎之银倾煎成锭的火耗问题无需考虑,赋税征银中借“火耗”之名而行侵贪之实的可能‘性’也会随之降低。

    如果我们代收税赋吗,也就让那些靠火耗银子生存的贪官心生不满,对于我们银号的发展非常不利,要想把这件事情做好。确实需要皇上的支持,也需要大多数官员的认可。如果税赋要有银票的形式征收,这里面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都去兑换银票,面对大量的成‘色’不一的散碎银子,我们银号又该如何处理,其中产生的火耗去那里报销,造成的亏损怎么办,谁来买单。

    所以我们要想出一个妥善的策略,让皇上满意,官员满意,缴纳赋税的百姓也满意,确实是很难的一个问题,皆大欢喜的局面是不可能有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们吃亏,让百姓得力,可是要是亏的多了,银号也吃不消,这可是个大问题,回去以后要好好的商量下。

    穆宗皇上也是通情达理的,面对这个问题,谁也不能很快给出答复,我们回去商量下再回来禀报也是应该的,所以穆宗没有不同意。

    最后鼓励我们几个大胆的去办,不怕出问题,就怕太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