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战争的苗头

    第四章:战争的苗头 (第1/3页)

    八月十五这天,姒府上下忙忙碌碌,全在为这赏月的日子准备点心和温饮,姒欢自从学了几样点心之后,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于是,软磨硬泡之后,也得到了再入厨房的许可。

    孩子毕竟还是孩子,总是在正经八本的事情中寻得一些乐趣。

    “欢欢,又在乱玩,这什么形状啊。”祝媗看了看这次的作品,哪有人把糕点捏成星星的样子。。。倒是还行,就是放在一起的话简直太显眼了。

    姒欢扭头看了一下,觉得没什么不妥。

    “媗姐姐,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嘛?”

    “不知道,欢欢知道吗?要不然给我讲一讲?”

    姒欢很开心,看的书也不是全无用处,至少还能装装先生的样子。

    “咳咳,《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位居后世‘三礼’之首,记载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中秋’一词最早便是出自《周礼》之中,在周武王之时,还不成一普庆佳节,仅仅是一个观赏满月的好日子,后来慢慢的有了‘月上中秋’,‘中秋月圆’之说。”姒欢装成先生平时的样子,摇头晃脑,像个挂在灯上的布娃娃。

    “到了现在呢,我们开始做点心,喝温饮,一起赏月,变成了一个正式的风俗。”

    祝媗在厨巾上擦了擦手,摸了摸姒欢的头,叹了口气,“唉,你媗姐姐幼时没上过几天私塾,就是贪玩,来了府上后也没能腾出空来学习。所以啊,欢欢,你在跟先生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记牢,然后回来教教我,好吗?”

    姒欢感受着头上的抚摸,得意极了,满口就应,“好,我一定好好记着,然后讲给媗姐姐听。”

    祝媗偷笑,小孩子可是太天真了,用这种方法随便就能让她好好听课。

    一旁的榆儿突然打岔:“小姐你可别听媗姐胡诌,她可通礼易文义,以前在我们亭中可是出了名的才女呢,十里八乡远近闻名。”

    “啊?!”姒欢脸一红,这不成了班门弄斧了,“媗姐姐。。。你。。。”

    榆儿又笑道,“媗姐整天看你学习不太认真,就左思右想,怎么才能让你认真去背书记知识,可苦了心咯。”

    “榆儿你!!是不是讨打!”祝媗见被戳破,气得直跺脚,上去就拍榆儿的头。

    “媗姐动粗啦!救命鸭!”榆儿抱头鼠窜。

    “挨了打还这么开心呐?”褒苑推门进了伙房。

    “见过夫人。”厨中下人纷纷行礼。

    “你们做你们的,我就是路过,顺便来看看。”褒苑捂着嘴看着愣住的祝媗和榆儿,“姑娘家家的,打打闹闹,怕是欢儿就是跟你们两个学坏的。”

    “不是不是,夫人您听我解释。。。”祝媗急得停下了脚步,却忘记撒开榆儿的马尾,疼得她哎呀哎呀地直叫。

    “我今儿可是知道欢儿如何跟那活猴一样活泼了,定是拜你俩的福。”

    祝媗被唬得一愣,不知道怎么做答,连忙拉着榆儿一起跪下。

    褒苑见状连忙扶起两人,“玩笑而已,看媗儿你这吓得。我何时因为些小事怨过谁。”“刚刚我都听到了,因为这样我才放心把欢儿交给你来管教呢。”说罢又看了看扒着厨桌沿偷偷向这看的姒欢,“俗话说女子当有文才,但是我更想让欢儿有个快乐的童年,不希望她被礼数束缚住,如今这样快快乐乐,挺好。”

    “媗儿谢夫人不责。”

    “老爷说今天想吃些酥饼,麻烦你们了。慢慢做吧,我先出去了。”

    厨中众下人皆应,“恭送夫人。”待夫人出门之后,又看着祝媗和榆儿,暗地里都羡慕他们这样得宠,能得夫人如此对待。

    “那,我不学了哦,我要让媗姐姐给我上课。”姒欢扑了出去,挂在了祝媗大腿上。“先生每每一来,就板着一张严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