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活字印刷术

    第六十九章 活字印刷术 (第1/3页)

    虽然已经接近年关,按理说此时应该是大秦这台巨型机器运行最缓慢的时刻。可此时,咸阳城中一除官邸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

    “大秦文化署。”这处看似官邸,实则更像是一处公私合营的商户,类似于后世的国企吧。

    这里主要负责纸张的销售,书籍的印刷、销售。在筹备官邸建设的同时,李辰同时也在筹备一个属于大秦的报社。

    掌控舆论,引导民智,这些对于将来的大秦异常重要。

    当然,若是要将报纸普及到千家万户,仅仅靠着抄写肯定是不切合实际的。

    如今大秦主要文化传播方式便是手抄,手抄不仅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这种最原始的方法,使书籍越发的珍贵。而传承一样始终掌握在诸子百家的手里,若入不得师门便与知识无缘。

    先是造纸术,然后是印刷术,这本来便是李辰的计划之中。这两种具有同样地位的发明,同样属于华夏民族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

    从给始皇提及九年义务教育之时,李辰便已经计划将造纸术和印刷术搞出来。

    若不然,就仅仅说实行义务教育的海量教材,若是用竹简来进行抄录,仅仅一人所用的教材恐怕就要一大车。而那抄录书籍所需要的识字儒生,恐怕整个大秦也没有如此之多。

    将造纸术与印刷术结合在一起,这种被称之为书籍的东西,才会是大秦的未来。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史,应该是从雕版印刷术到活字印刷术。

    传统的雕版印刷术一直占领着印刷市场的主导地位。雕版印刷最早出现在隋朝。

    先是把木板刨平,然后在木板涂一层浆糊,再把写好的确文稿翻贴在版面上,刻字工人把字一个个刻出来。

    待到印刷时,将油墨涂在制好的文字版上,再盖上白纸,用刷子轻轻刷平,文字就印在纸上了。

    雕版印刷比手工抄写方便很多,对我国早期的文化传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