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全面型指挥人才

    第892章 全面型指挥人才 (第2/3页)

道:“我完全同意杜总长的观点,T师的反应,确实出乎了我的意料。”

    “只要他们能够稳住阵脚,后续蓝方在强攻的时候一旦出现破绽,他们很有机会抓住的。”

    钟元年说完之后,高爱国很快接口道:“没有自乱阵脚,这一点王兴权还是做得不错。至于能不能抓住后续蓝方可能露出的破绽,我个人可不太看好……”

    在看了苏七月和W旅的一系列布置之后,包括钟元年在内的首长们,都已经猜出了苏七月的作战意图。

    没错,蓝方的这次“全面反攻”就是针对红方三大主力部队之一——机步旅来的。

    在东北战场,他们应该对DA师的攻击应该是佯攻,主要是牵制住他们,让这边无法腾出手去支援。

    不过,如果DA师在信息指挥中心失去控制之后,露出太多破绽的话,蓝方也不会客气。

    然而在南边战场上,蓝方的一切动作,就是真的只是做做样子了。

    不管T师的反应如何,从W旅和狼牙特战旅的布置来看,都不可能分兵去强攻这一路。

    也就是说,T师、C集团军特战大队这一路是红方最安全的。

    同时,这里也很可能是红方后续攻势的发起点。

    毕竟蓝方在兵力上太过劣势了。

    即便借助“超级雷达”,切断了红方信息指挥中心的所有动作,也没可能同时威胁到红方三个方向。

    苏七月的真实想法,应该还是先在西北战区,狠狠咬下红方一块肉。

    甚至更理想化一点,直接将机步旅给打残、打散,也是很有机会。

    在蓝方主攻机步旅的时候,DA师和T师能不能及时反应过来给与支援,或者是主动开辟战场引战,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现在高爱国直接对T师王兴权会不会抓住战机提出了质疑,这还是有些出人意料。

    毕竟,王兴权可是他的老部下,是他一手提到师长位子上的。

    这万一高参谋长一语成谶,那王兴权在首长们面前可是要减分的。

    不过,想想大家也就明白了。

    高爱国这样说,也是提前给大家打了预防针。

    战场上,稳定局势毕竟是第一位的。

    王兴权的保守做法,虽然可能失去一些战机,但却是最安全的应对之策。

    换做其他指战员,十个里面有七八个也会是同样的做法。

    在座的人,也是因为站在“上帝视角”,这才能给出最佳的建议。

    这要是换了自己上阵和苏七月对垒,说不定早就被他的“超级雷达”给搞得焦头烂额了。

    首长们看完了T师这短短十多分钟的视频之后,又将视角重新转回到大屏幕上。

    由于苏七月已经提前给导演部准备了超级雷达的“专属屏蔽装置”,W旅和狼牙特战旅这边的实时情况,导演部已经可以看到了。

    只见大屏幕上,W旅的两个装甲步兵营,一个坦克营,正快速往西边战场赶。

    再结合前线观察员给出的精确数据,杜仲平忍不住喟叹连连。

    “一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W旅的三个营已经完成了三十公里的急行军。这样的推进速度,不得不让人信服啊!”

    确实如杜总长所言,在这个机械化作战为主导年代,装甲推进的速度,是陆军作战的一大重要指标。

    一个小时能将整条战线推进30公里,并且不给敌方留下多少破绽,这是很难办到的。

    可眼下,蓝方这三个营就这么做到了。

    人人都说苏七月这小子只会靠技术吃饭,胜之不武。

    可看他手下部队如此扎实的基础,同样非常有说服力。

    现代战场中的指挥型军官,大概分为三类。

    实战型、军事理论型、技术型。

    实战型,顾名思义,就是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

    领导、指挥过大量的演习、实战。

    军事理论性,则是对军事理论有很深的造诣。

    但是实战经验上,稍微逊色一些。

    至于技术型的指挥人才就很少见了。

    像林晓燕、龙小云,大概都能归属到这一类。

    而苏七月,却是和所有人不一样。

    他是难得一见的全面型指挥人才。

    论实战,他参加过不下七八次大规模的演习,以及好几次实战指挥。

    尤其是实战经验,在三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