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二十六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2/3页)

光朝,百万大军说灭亡就灭亡。

    清军一路南下,明军一路南撤。

    连个象样的胜仗都没有。

    以至于,听说吴争杀了一百多鞑子,就将此视为南朝最大的胜利。

    好不容易拥立起鲁王监国,却不想大权旁落不说,内斗不止。

    方、王独揽兵权,截留钱粮。

    没有钱粮,如何战备?

    鲁王虽是难得的明主,可终究格局不大,只顾着鼻子下一亩三分田,与南方隆武帝龌龊不断。

    自己名为兵部尚书,可真正的权限怕是连个兵部郎中都不如。

    所以,张国维不闻不问,就当自己死了,等着不忍言的那一天到来。

    或许,死,是真正的解脱。

    可现在,张国维发现,自己一直以为死了的心,其实并未死透。

    铁树开花,枯枝发芽,只在弹指一挥间。

    缘于吴争的这番话。

    张国维突然明白,吴争说得对,大明亡不亡确实不重要。

    重要的是抗清,重要的是护佑这汉人江山。

    数千年来,朝代更替司空见惯,唯一不变的是,汉人!

    自己也是汉人,那就为汉人而战。

    这样想来,心中对朝廷的不堪和龌龊,就不再纠结。

    张国维起身,郑重向吴争长揖道:“吴总兵之所以死,不是求仁得仁,也不是想以死警醒世人。将心比心,以老夫体悟,吴总兵是无奈,四面皆敌,独木难支。我本有心杀贼,无奈乏力回天。哀莫大于心死,吴总兵死得冤啊!”

    “今日之后,朝廷还是朝廷,张国维还是张国维。为自己而活,为天下汉人而活。为自己而战,为天下汉人而战。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国维在这谢过了。”

    吴争是真懵了,对于叔叔的死,自己同样一番话,在三人听来,有着三种不同的解读。

    钱肃乐领悟到的是吴总兵求仁得仁。

    张煌言领悟到的是吴总兵血溅轩辕,以死激励世人。

    而张国维的体悟是吴总兵是无奈而死,绝望而死。心死,是以人死。死得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