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尽人事,听天命。

    第四十章 尽人事,听天命。 (第2/3页)

    吴争连忙道:“不,不。贤弟误会了,我的意思是,你并非武人,不适合上阵厮杀。你若要报国,完全可以用别的方式,譬如在福州用笔声讨鞑子凶残,譬如向福州百姓宣扬大义……。”

    “大哥终究是嫌弃我无用。”周思民黯然。

    吴争沉默,言多必有失,就想抽自己一嘴巴子。

    周思民起身,慢慢走向池塘边,“连大哥都没有信心了,这么说来,大明是真没救了。”

    吴争赶紧道:“那倒未必。其实不管是鲁王,还是福州唐王,只要能联合起来,一致抗清,大明还是有一搏之力的。”

    周思民回头,看着吴争道:“真的?可我听说,如今浙东总共不过五、六万兵力。”

    “当然是真的。”吴争用力点头道,“胜败很多时候,不在于兵员的多少,而是于反抗之心有多坚定。如果我有三万象如今手下士兵那样的军队,必能顶住清军南下之势。”

    周思民象有些信了,他突然问道:“如果真能有战胜满清、恢复大明的那一天,你会拥立鲁王、还是唐王?”

    吴争被这话问得一时无言以对。

    “这很难回答吗?”

    吴争长长吸了口气,没有看周思民,而是面对着池塘,说道:“贤弟以为,大明是亡于满清之手吗?”

    周思民答道:“自然是。”

    “可我却不这么看。早在满清入侵之前,大明天下已是一片糜烂。张献忠、李自成等人揭竿而起,响应者众。而朝廷兵力捉襟见肘,朝堂之上文武倾轧、党争不断,早已是一个烂摊子。这才使得满清趁虚而入,否则,以三十万鞑子,岂能占我河山?”

    周思民的眼神渐渐变冷。

    可吴争背对着他,却毫无察觉,顾自说道:“我以为,清必须抗,明必须复,但复得是汉明,而非朱明。天下非一家一姓,只要是汉人天下就行。”

    “大逆不道。”

    “没那么严重。崇祯帝在太平年代,或许能成为一代英主,可此时天下已经积重难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