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不降,当然是忠臣

    第三百二十章 不降,当然是忠臣 (第2/3页)

    对于阉党的憎恨,甚至超过对清军。

    但夏完淳殉国的父亲夏允彝所著《幸存录》和夏完淳所著《续幸存录》中,都对马士英持论公允,既不诋毁,也不遮掩。

    所以,无论这些人与自己有着多大的分岐,吴争都能接受,因为这个世道,靠自己一人无法复兴,需要他们,还有绝大部分人一起参与。

    只有所有人一起参与,才有希望。

    这里面的底线就是,不降清。

    只要有这个共同点,别的所有事都能求同存异。

    而吴争打算给马士英一条活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马士英没有降清!

    那些张口闭口忠君爱国的东林党人,被他们奉为“万世法”的伦序纲常,在面对强敌来临之时,易服剃发降了。

    如尚书钱谦益、大臣赵之龙、大学士王铎、都御史唐世济等人。

    反而,马士英这个被人人唾弃的“阉党”奸臣,一直坚持到现在,没有投清。

    吴争闻听能不动容吗?

    在南京城破后,清军统帅豫亲王多铎和宁死不降的弘光朝礼部主事黄端伯之间有过一段对话,颇能反映马士英的气节。

    黄端伯听说赵之龙、钱谦益等人献门率众投降,在城门大书数字“大明礼部仪制司主事黄端伯不降”因而被抓捕。

    在审问中多铎拍案叱喝:“你认为弘光帝是何种人物,想为他一死?”

    黄端伯朗言:“皇帝圣明!”

    多铎问:“马士英,又怎样呢?”

    黄端伯:“马士英,忠臣、贤相也!”

    多铎又可气又可笑,问:“马士英乃大奸臣,何得为忠、贤?”

    黄端伯说:“马士英不降,当然是忠臣。马士英拥送太后入浙江,当然是贤相。”

    他指着已经剃发易服的赵之龙等人说:“这些人才是不忠不孝之人。”

    吴争同意这样的说法。

    马士英确实有罪,单就贪腐、渎职之罪,就足以杀了他。

    可对于他坚持抗清的气节,就算最大的罪,吴争都愿意救他一命。

    不容易啊,忠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