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私怨高于国仇才是主因

    第三百二十二章 私怨高于国仇才是主因 (第1/3页)

    吴争听了,奇怪地问道:“弘光帝有何不妥之处?”

    马士英苦笑道:“候爷如今也是位高权重,应该知道皇室中人的品性和才能。”

    吴争开始一怔,而后迅速回味过来,马士英指得是宗室惯例,各地藩王自小不得读书,这是为了避免日后这些藩王生出异心。

    其实东林党人倡议的所谓“潞王有贤名”,不过是借口罢了,不读书明礼的潞王朱常淓,绝对是称不上贤的,之后闻风献降杭州城,也佐证了这一点。

    吴争哂然一笑道:“继续讲吧。”

    马士英未言先叹,停了半晌才道:“弘光帝……耗费甚大。”

    吴争自然听得懂,马士英终究顾及到君臣上下,不好公然指责他拥立的弘光帝。

    可吴争没有这个顾虑,他明白说道:“这事我知道,登基一年,搜刮钱财无数,单秀女就征了三回,所征赋税没有一文用于民生,这就是你拥立的皇帝!”

    吴争的直率,让马士英脸一阵红一阵白,他吱唔道:“与东林党人想立的潞王相比,弘光帝……不算太离谱吧。”

    吴争愕然,是,是不算太离谱,弘光帝兵败逃出南京,去芜湖投靠靖国公黄得功,致使清军强攻,黄得功力战至死。

    而黄得功战死之后,其麾下田雄、马得功、丘钺、张杰、黄名、陈献策等人冲上御舟,劫持弘光帝,将其献给清军。

    虽说弘光帝没有主观上献国降清,但其做为也并不如马士英所言的不算太离谱。

    吴争问道:“就算弘光帝昏庸腐朽、沉湎酒色,可弘光朝真正主掌政务的不是他吧?你说的恐怕不是百万明军数日间败亡的主因吧?”

    马士英点头认同道:“这话没错,短短一年之间,百万大军灰飞烟灭,说是谁的责任,恐怕都不尽然。但马某还是要说,皇帝难辞其绺。”

    见吴争听了脸色有些不虞,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