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正经事?

    第六百二十九章 正经事? (第2/3页)

    他率二千七百火枪兵,在瓜沥击溃清军,然后从清军手中夺回绍兴城,这两大仗下来,伤亡士兵数不超过五百人。

    当然,这有张名振增援的因素,也有张阿大所率义军已经打残了清军的因素。

    可事实依旧存在,被宋安部歼灭的清军高达三千多人,当然这包括瓜沥那千余投降的清军。

    这个战绩,如果从单一战场而言,甚至已经超越了吴争的胜利记录。

    所以,宋安不甘心。

    他不明白少爷为何不言不语就踹他,他不明白!

    不明白,心中就难受。

    难受就得问。

    于是行军路上,宋安腆着脸,不断地围着吴争问,为什么?

    爱之深,便会恨之切!

    吴争心里其实很满意宋安这两仗的指挥。

    可他依旧不满意宋安的指挥。

    这听起来很矛盾,但其实不然。

    宋安的指挥确实可圈可点。

    但他同样有很大的缺陷,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缺陷,让他无法成为主帅的缺陷。

    很简单,宋安从渡江进入萧山开始,他的指挥一直围绕着为打胜一场局部战斗而努力。

    这听起来没有错,可从整个战局战略来说,宋安错了。

    与清军三个方向的对峙,只有宋安这一个方向是有着主动权的,因为他在攻。

    也就是说,最应该出现吴争所期盼的变化的方向,本来应该来自于宋安。

    如果宋安率火枪兵,对瓜沥清军造成足够强大的威胁,多铎就必须调动更多的援兵增援瓜沥。

    这很简单,三个方向,互为犄角。

    一个方向突破,两个方向就都会产生威胁。

    多铎如果想彻底打败吴争,就必须同时顾全三个方向。

    这样,吴争期盼的变化就会出现的更早、更大。

    这样,这支义军的结局就会改写。

    吴争在惋惜张阿大,不,准确地说,吴争在惋惜这种在这个世道,难得一见的来自于社会最底层的自发的抗争精神。

    精神不灭,民族永存!

    简单地说,宋安正确地做法,是强攻瓜沥,不需要攻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