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围城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围城 (第2/3页)

淮安是铁板,那就换个方向。这是吴争动用了第一支预备队,来化解战场被动。

    吴争不知道马士英传信给朱媺娖后,朱媺娖能不能力抗朝堂异议,迅速派大军渡江攻滁州,吴争已经等不了了,这场战事越往下拖,对自己越不利,因为自己财力远不及清廷厚实。

    其实吴争错了,这场战争,是越拖得久,越好!

    因为只有将战争拖下去,清廷的兵力才会更加捉襟见肘,才能为西南争取更大的战略空间,由此再反过来反哺江南。

    此时,吴争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的心里,还是有着对西南、东南方向,明显地防范意识。

    ……。

    淮安城内。

    大河卫军营。

    与城墙上悍然拼杀完全不同。

    营中迷漫的是一种死气,几乎每个人的脸上,唯一的表情就是木然。

    这是一种对将来不再抱希望的木然,生死、荣辱皆已不放在心上。

    全凭着还喘着一口气,奉命作战。

    带着卫兵巡营的祖大弼,不由得微叹一声,城中粮食开始紧缺了。

    朝堂上该死的肉食者们,难道就不明白,如果淮安一失,朝廷不但会失去赋税重地,甚至徐州便将直接面临北伐军的兵锋吗?到时黄河南岸一片糜烂,想重整怕是有心无力了。

    如此畅通无阻的运河水道,被围城二十余天,仅运来二十船粮食。

    这是喂兔喂猫呢,淮安城中军民百万人之巨,二十船粮食那叫杯水车薪,若非摄政王有预见在先,令自己在城中囤积了大批粮食,这二十多天的围城,怕早就饿死人了。

    可有道是坐吃山空,十万石粮听起来数量巨大,可真要分到百万人口之中,那每人也就二十斤,围城二十余天,怎么可能吃得够?

    祖大弼在十天前就已经不再向城中百姓放粮,以保证淮安、大河二卫将士的日常所需,可这么一来,城中人心哪还能不浮动。

    人饿急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烧、杀、抢、掠,甚至敢袭击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