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我要赢

    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我要赢 (第1/3页)

    吴争出人意料地将战场指挥权交给了施琅。

    他对施琅说,“此战败局已定……所以,你别怕打输,本王对你只有一个要求,打痛敌人,让他们在此战之后,想起今日之战,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如此,本王便记你一功。”

    施琅默默抱拳一礼,出舱接替了吴争指挥。

    ……。

    施琅的性格,其实不完全属于莽撞,恰恰相反,他属于闷骚型。

    因为他的投效,郑森无法再象史书上那般杀他的父亲和兄弟。

    郑森不敢,确实不敢。

    连多尔衮都不敢轻易杀死沈致远和钱翘恭,郑森又怎么敢杀施琅的父兄呢?

    不是吴争有多可怕,吴争最多力敌三、五鞑子,再多恐怕也是饮恨沙场的份。

    但吴争背后,二十万北伐军就是最大的后盾。

    北伐军的构成和编成,与此时的所有军队不同。

    以营为壑,营是基本单位,并非作战单位。

    营,可以是千人,也可以是万人,甚至数万人。

    营,只是一个容器,装盛兵员的容器,它的主将是都指挥使。

    都指挥使的主要职能,是练兵,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一军统帅。

    这不是吴争的首创,事实上,欧洲,特别是英吉利人,首先开创的是团的概念,与北伐军的营编制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也不尽相同,吴争有了一定的改良。

    北伐军真正的掌军者,是各卫指挥使,他们不参与练兵,却掌握着真正的军权。

    曾经张国维、方国安等人提出过异议,认为这种方法会受将不知兵,兵不识将,从而使得战力大减,非善战者所不为。

    但事实证明,吴争的改良是正确的。

    之前的冷兵器战争,崇尚个人武勇,譬如古之无双吕布、关二爷等,他们就是贵族战争的典型代表,寻常人不用说能不能吃成他们的体态,就是寻觅象他们一样合适的兵器,恐怕倾家荡产都得不到。

    那里的战争,就是有钱人的战争,普通民众只是挥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