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宋应星来投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宋应星来投 (第1/3页)

    PS:感谢书友“nnaahhcc”投的月票。

    清廷的使团如料到来,甚至比吴争的估计更快。

    苏克萨哈、索尼带来了清廷的回应。

    不出预料,在得到滩浒山大海战战报的清廷,在第一时间允准了苏克萨哈、索尼之前在徐州与义兴朝谈成的和约意向。

    也就是说,从双方盖下印章的这一刻,义兴朝的势力范围正式越过了长江,得到了滁州、和州及凤阳府天长的义兴朝,终于有了战略纵深,应天府不必再直面清军的兵锋,同时二州多的土地和一百多万人口,足以半夜笑醒。

    而最大的得益者,吴争的大将军府,其所辖之地迅速扩张至淮安,一个淮安府的人口就达五百多万人,而淮安做为此时清廷岁赋的重地,其商税和盐税,将会大将军府带来不下八百万的岁入。

    美中不足的是,高达一千六百万两的“赔偿金”,清廷无力支付,仅能首付四百万两,其余的须十五年付清。

    一向“视钱如命”的吴争,并没有纠结于此,他同意了这种“分期支付”方式,但提出由北方矿石、木材、煤炭等资源来支付每年相应的赔偿金。

    苏克萨哈、索尼为此纠结,显然,他们已经得到了清廷的指示,那就是清廷已经意识到,南面用北方的资源进行加工然后反销往北方,赚足了巨量的差价,清廷已经下令对南方所急需资源进行封锁了。

    在吴争的极力坚持下,清廷最后同意了吴争的要求,但也仅限于此,也就是说,南方所需的资源被限量了。

    另一个利益的势力,最不起眼,准确地说,它在这场江北之战中平白捡了个大便宜。

    这势力就是多尔衮的嗣子多尔博。

    清廷以摄政王兵败自尽的说词,给了多尔衮最奢华的葬礼和死后哀荣,极不甘心的顺治,在范、洪等人的力谏下,不得不率满朝王大臣缟服东直门外五里,迎多尔衮遗体。

    之后下恩诏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