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重提旧案

    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重提旧案 (第2/3页)

起意,实际上,吴争自己也在斟酌后果。

    但经此一吵,这事就成真了,因为,一个对自己怀有恶意的皇帝存在,绝不符吴争自身的利益。

    从吴争顺利出宫时起,京城似乎变得风平浪静。

    内乱并未发生,君臣也没有对立。

    可消息灵通的官员们心里都明白了,一场风暴渐近,就连一些敏感的民众,都感觉到了一种山雨欲来前的压抑,让人喘不过气来。

    无数的军队调动,官员们纷纷暗地造访、联络。

    第三天,一直闭门不出、没有动作的吴王,率先动手了。

    动手不是开战,吴争无意开战,若要开战就不进京,或者迅速离京了。

    吴争只是递了本奏疏,谏议也简单,彻查秦王朱存釜无端在狱中身亡案。

    ……。

    吴争的奏疏,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池塘,激起轩然大波。

    朱存釜不是普通人,他是明室近支、亲王、宗正令,虽然张同敞当众宣读了皇帝的口谕,但这不代表着在没有最终定罪之前,可以无端身亡,就算是皇帝下旨,也不行,必须先定罪。

    也就是说,按律,皇帝确实有权下旨羁押朱存釜,但无权处死朱存釜。

    朱存釜需要经过内阁、三司定罪后,才可处置。

    所以,当吴争的奏疏入内阁之后,就如同一块极度烫手的山芋,接,还是不接?

    不,不对。

    必须接!

    没有人可以枉顾当朝吴王殿下的奏疏,如同吴争按诺举荐朱存釜为右营都指挥使一样,吴争的奏疏事实上左右着义兴朝廷的权力更迭,连皇帝也无法断然拒绝,这就是实力。

    既然必须接,那就没有了退路。

    可问题来了,这是皇室之间的恩怨秘事,有哪个不识趣、不知死的肯真的一查到底?

    那么,这奏疏还得推出去,推进宫。

    皮球就这么踢到了朱媺娖面前,这一招,叫四两拨千斤。

    站在道理的最高点,拔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