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鞑子一样不缺窝里斗

    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鞑子一样不缺窝里斗 (第2/3页)

度。

    因为这支新军是福临亲军,当然怒马鲜衣、形象高大,一副天子禁从的气派。

    然而,济尔哈朗终究是担心儿子安危,还为此加了道双保险,调派了他自己的亲卫骑兵六百人加入到了勒度的队伍。

    临行之时,济尔哈朗私下交给了勒度一个锦囊,千叮嘱万叮咛,交待勒度,“此锦囊可保你此行无虞……但非万不得已,切莫打开……切记!切记啊!”

    ……。

    吴王殿下要亲征。

    这在江南是件了不得的大事了。

    无数人、无数想法、无数的小九九啊。

    但最大多数的人,都为吴王捏了把汗,他们同仇敌忾地将自家男丁送往各县衙门,执意要从军,随同吴王殿下北伐。

    而三大学院的学子们,更是隔天小游行,三天大游行,在各府州县,宣扬王师的武功、鞑子的残暴和江北民众的水深火热。

    陈子龙为此特意在汉明半月谈刊文,引用了吴争曾经的话“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就是奴隶……!”

    建兴朝廷特意颁旨天下,加封吴争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当然,这头衔太虚,还不及吴争本来的大将军来得更有说服力。

    但这是一种姿态,让天下臣民明白了朝廷、君臣的同仇敌忾,那么,就算有看不惯吴王的一引起人,也不得不先收敛起来,夹紧了尾巴……过了这节骨眼再说。

    人心啊!

    六年间播下的种子,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终于有了回报。

    吴争“老怀”大慰,于八月初七,率亲卫营约三千人,在水师的护送下,渡江北上。

    气势磅礴、阵容强大,不但闪瞎了凤阳府及周边敌人的眼,更引发清廷的惊慌。

    由凤阳府至顺天府二千里的官道上,传令兵多得如过江之鲫,着实跑死了不少好马。

    在清廷的多次斡旋下,兖州多尔博终于出兵,以两路,一路由徐州至凤阳,一路由青州至海州,两路大军总计在三万人上下。

    阿济格,也终于下定决心,在准备收复临淮的同时,增援泗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