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收复海州(四)

    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收复海州(四) (第2/3页)

大型蒸汽机的煅钢,极大地加快了钢铁的坚韧度,使得相同射程的炮,北伐军可以将重量降低不下四成。

    这已经非常不简单了,而火药的标准化提炼,更让爆炸威力、可靠性,有了极大的提升。

    这与清军之前部署在城墙,如今已经被摧毁的红衣大炮,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清军,甚至还在往炮管里塞铅弹、石弹,这,怎么能与吴淞卫炮团相抗衡?

    ……。

    战斗依旧在继续。

    鞑子的抵抗依旧顽强,只不过将原本应该在城墙上展开的血战,转到城墙内,两军上、下颠倒了位置。

    岳乐在南门附近聚结了不下一万大军。

    而这些军队的组成,比阿济格在凤阳府的原徐州大军要纯粹得多了。

    它们大都是汉旗军。

    汉八旗,虽说有个“汉”字,但真不能把它当作全是汉人组成。

    其实,它里面大多是当时关外汉人为主体,集合了关外各族,譬如高丽人,甚至满、蒙两族也不少。

    而关外的汉人,其实已经被满人同化,他们甚至不认为自己是明人,更勿论是汉人了。

    他们的性格、习惯、语言几乎与满人无二。

    所以,当吴淞卫第一波八百人前锋从城墙上向内冲下时,遭遇的抵抗是激烈的。

    这是一场吴淞卫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血战,双方士兵因为拥挤,而全无战术动作,只是凭着本能,野兽般地本能,在互相撕咬着。

    而这一点,清军明显占优。

    吴淞卫的炮火已经无法提供支援,炮弹不长眼睛,鲁之域也不是李过,可以下令无差别射击。

    就算鲁之域是李过,亲临战场的吴争,也不会答应。

    这不开玩笑了嘛,为了一个海州空城(城中百姓已被鞑子屠戮),吴争根本不会去考虑这种非主流手段。

    激战半个时辰,向城下冲的吴淞卫,被清军硬生生地迫得往城墙上退。

    不仅仅力不如人,关键是吴淞卫一人高的火枪,根本在战场上施展不开,人潮太拥挤了。

    而紧随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