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方仲永三打王安石

    第九章 方仲永三打王安石 (第3/3页)

。先生不要发怒。学生并非信口雌黄。管子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若天下百姓都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又如何顾得上教化呢?”

    吴仁礼哈哈笑道:“还以为你方仲永有多高明的见识呢?前些时候,邸报上已经说了,朝中已有定论。噫,莫不是你看到了邸报,故意为难我那可怜的外甥?”

    可不,王安石被打击得三观崩塌,眼眶发红,目露凶光地瞪着方仲永。方仲永相信,若是此时有一位知心姐姐的话,王安石一定会扑到她的怀里哭喊“我要回家,呜呜”。

    刘先生哈哈大笑:“马政的事儿,你也是从邸报上看的了?”方仲永应是。

    刘先生不再多说,转而“真情实意”地安慰吴仁礼和他的外甥:“看邸报算不得什么本事。哈哈。小孩子家的斗嘴,更是不值一提。哈哈,不值一提!”

    方仲永尴尬地看着尴尬的吴仁礼和他尴尬的外甥,实在是无语。您能别笑得那么欢快吗?这可是要结死仇的节奏啊?

    席间,刘先生意气风发,吴先生沉默不语,方小神童低调做人,王小小神童盯着方仲永,意图用目光杀死他。

    一顿没滋没味的饭吃完,吴先生又有了计较:“方仲永,老夫见你诗词甚好,见识也有一些。老夫也不说收你为弟子的话,我可不像某些人一样脸大。我有一好友,名叫温革温廷斌,人品学识那是一等一得好。我欲修书一封,推荐你入他门下,你可愿意?”

    温革者,赣州石城人(今江西石城县)。他出生于宋真宗显德三年丙午,殁于宋神熙宁九年丙辰。祖上曾当过唐朝的节度使和兵部尚书,属于标准的高富帅,富N代。30岁的时候他放弃科举,尽捐家资,兴办义学。由于他所办学校规模大,藏书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所教学生人才辈出,名震朝野。最厉害的是,有人给皇帝带了句话。于是,宋仁宗下旨入京面圣,并赐为“进士”,册封为“大儒”。这可是官方认定,国家免检的“金字招牌”,不是民间自称的所谓“大儒”,史上独一份。

    可温革不是在景祐三年(1036年)才回乡办学的吗?现在才明道元年,呃,马上就是明道二年了。

    不用方仲永多言,刘先生自有论断:“我不认识吗?还用你来推荐?我的弟子就不劳你费心了。再说了温廷斌不是进京赶考去了吗,你上哪去找他?”

    吴仁礼呵呵:“近日,温贤弟有书信前来。言说已绝了考取进士之心,要回乡兴办义学。特来信邀请我,共襄盛举。怎么,你没有接到信?也是,你名声小,学问差,品格又有些不端。温廷斌看不上你,一点都不意外呀!”

    在吴仁礼扳回一城的笑声中,刘先生带着方仲永愤然离席。

    回到刘府,刘明轩先生还犹自愤愤不平。他平静地问:“方仲永,你可愿意去那石城读书?”

    有杀气!

    方仲永一边思索一边小心翼翼地回答:“不愿意!我与那温先生素未谋面,且又离家六七百里,来往多有不便。我不去。”

    刘先生笑骂:“你个小滑头,无须顾及我的感受!那温廷斌学识胜我甚多,你入他门下,必将获益良多。也罢!且看你年后县考成绩如何,若不能选为优等,便去那石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