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两个都要了?

    第三十三章 两个都要了? (第2/3页)

?”

    方仲永言道:“晏参知政事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在下还是读过的。以晏大人的高才,恐不会用俗知的成语。定然是要另辟蹊径,取月光如水,溶入人的灵魂深处之意才显得隽永清新,不落窠臼。想必晏大人定然是对小姐十分疼爱,才取了如此雅致的名字。真是尽显之情舐犊啊!”

    晏居厚哈哈大笑:“文远一番话,真是说到人心坎里去了。自我大姐嫁于富弼富彦国之后,家父、家母就很是思念。虽然都在汴梁为官,但家母觉得彦国功名之心太重,就时常抱怨把大姐嫁于了‘禄虫’。待有了二妹,自然是捧在手心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父也甚是骄纵,我这当大哥的都得让她三分。”

    晏溶月不乐意了,撒娇道:“大哥,人家哪有你说的那样不堪?”

    事实证明方仲永如果是在战争年代,一定是要被美人计攻陷的,人家晏溶月根本不是对他放电,他就已经被电得五迷三道了。全然忘记了矮穷丑的生存法则:远离白富美,远离高富帅。难道是方仲永自信心膨胀了,觉得自己已经算是高富帅了?诚然,此时的方仲永身高六尺(约180厘米),小有资产(全部身家三百贯,都在身上),模样还算英俊(自认为),似乎已经具备和白富美谈论感情的资格了。但他不知道的是,古人其实是很淡薄名利的,也是很注重内在美的,只要你有官职或者你的老子有官职——雅称“家世”,即所谓的门当户对。

    要说这门当户对,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首先,大家的审美观不一样。在贾宝玉眼中是绝世大美女的林妹妹,在李逵眼里只怕只是个矫揉造作的病秧子。你喜欢关西大汉吼秦腔,她爱听蓝调布鲁斯。你爱吃烙饼卷大葱,她要喝卡布奇诺。这样的两个人是万万过不下去的,所谓“性格不合”。

    如果说可以你吃大饼、她喝咖啡还可以各玩各的,价值观的不同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举个最简单的栗子。你觉得吃饱喝足就够了,她认为非出将入相才能体现价值。生活的目标不同一定会导致因为一时的生理冲动而在一起的两个人分道扬镳的。所以,公主一定要配王子,最差也得是个骑士。

    当然了,世事无绝对(好像这句话就有点绝对)。我们听多了才子佳人的故事,现实中也确有寒门士子迎娶贵女甚至是帝女的栗子,如晏溶月的老爹晏殊就是。那晏殊家的门到底有多寒呢?

    晏固,晏殊的父亲,曾是宋代一个普通的衙役,据《五朝名臣言行录》,“本抚州(治今江西抚州市)手力节级”,从事文书一类的工作。自晏殊高祖晏墉得中进士,其后三世不显。但好歹有个公家饭可吃,祖上也是曾经阔过的。

    至于晏殊,从小聪明好学,五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十四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与校书郎同掌校正书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