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三百年的老店

    第五十五章 三百年的老店 (第2/3页)

:“男人都是这个德行,总以为外面的才是好的。但是你又不能管束的太严,真要是让夫君讨厌了你,那就是一个女人最大的悲哀了。你放过纸鸢吧,线太松了飞不高,绷的太紧了却又容易断了。其间力度还要仔细揣摩才是。”

    不提晏溶月在刻苦学习驭夫之道,晏居厚四人已是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奔向了广阔的大草原,呃不,广阔的青楼。

    扬州自古出美女!南朝文人鲍照在《芜城赋》里说“东都妙姬,南国佳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扬州地处长江、运河交汇之地,景色宜人,气候温和,不仅风光绮丽,且人物妖娆,加之饮食恬淡,故女子肤色多细腻、白皙而微红,正所谓“钟灵毓秀”也。这样一方水土养育出的女儿,也多是水灵灵、翠生生,如雨后海棠那一抹新鲜般透明。

    但是,这是赞美的说法,方仲永以为扬州美女的出名其实是和青楼的兴盛关系更密切一些。毕竟,人家的女眷再漂亮,你也不能翻进墙去偷窥吧。若是被发现了,非得被当作采花贼打个半死不可。所以,即便别处也盛产美女,知名度肯定是不如经常抛头露面的扬州女妓的。

    富商巨贾们也是历经花丛的老司机了,定要是绝色美人才肯慷慨解囊的。但绝色美人哪里是那么容易得的,多半是些寻常姿色的女子,练习些琴棋书画就冠以“才女”的称谓。若是容貌甚佳又能与一帮子“风流才子”相唱咏的,立刻就要被惊为天人,奉为“头牌”的。但归结下来无外乎两类,一是低端的,卖身不卖艺的,因为没有才艺;二是高端些的,既卖身又卖艺的。至于所谓的“清倌人”,仅仅只是因为你所奉上的缠头不够,或者是尚未到“梳拢”的时机。

    于是乎,青楼的老板们为了生意就把自己家的姐儿夸得一朵花儿似的,客户们为了拔高自己的形象也把自己昨晚“临幸”的傻大粗黑的烧火丫头描绘成了洛水女神。更有那落魄的文人一番YY,编造出不重金钱而慧眼识英雄的青楼奇女子,将自己辛苦积攒的钱财赠与某落魄书生助其赶考,最终来个皆大欢喜的美满结局的故事。

    但是,方仲永对此是一个字都不信的,诚然,风尘女子中亦有如梁红玉、柳如是这般风骨高洁令一般男子都为之汗颜的存在,但几千年来又有几个这般人物呢?之所以被人传诵,只怕还是因为太少了,反正在北宋之前的所有名妓都和“高洁”二字不沾边的。

    西方有句谚语说,Busi

    ess is busi

    ess(生意就是生意),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只要你不幻想着与做生意的女子谈感情,甚至奢望能从那些欢场女子手中挣些钱回来的话,偶尔逛一逛这样的娱乐场所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至于感情,谈感情多伤钱呐!

    既然要逛青楼,行头是一定要有的,若是被大茶壶轻看了岂不成了笑话。几人好生捯饬了一番,却也有了些富家公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