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边策

    第六十一章 边策 (第2/3页)

神童嘛!”

    陈琳却摇头道:“不全是如此。官家可知,那方仲永一路前来,是跟谁一块儿的?正是晏氏一家。且坊间传言,那方仲永与晏大人次女溶月小姐颇有情意,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了。”

    杨太后哈哈笑道:“都说这晏同叔老实。以本宫看,他是把年轻俊彦都招为女婿,然后再向官家荐举。可真真是内举不避亲呀!”

    老年人最喜欢听年轻人的情事,陈琳便凑趣道:“太后有所不知。据传那方仲永先与一王姓女子相识,只因略有罅隙而未定情。待见了晏大人的女儿后,便一见钟情,想方设法才俘获美人心意。不巧于进京赶考途中,又遇那王姓女子,方知其已情根深种,便禀明王家长辈定下了终身。奈何那方仲永竟是一个情种,不愿辜负了美人恩,便许下诺言,愿连中六元之后求官家赐婚,举晏、王两家女子为平妻。”

    杨太后笑道:“你个老陈琳呀!这般编排晏同叔中意的爱婿,若是让他知晓了,定然饶不了你。不过,你说的倒是比那话本传奇还要有趣,也真难为你了。皇儿呀,若那方仲永真能连中六元,你可要成全这一桩美事呀!”说着,还咯咯笑了起来。

    太后可以把这当成传奇来听,赵祯却是低声问道:“消息可确实?”

    陈琳低声道:“据石宗永身边的密谍回报,应该不假。当时晏居厚、方仲永和曾晔、曾巩两兄弟号称什么‘四大才子’,在扬州很是出了一番风头,知者甚众。”

    赵祯安排道:“既如此,你看看明天政事堂由哪位相公值守,再知会枢密使、三司使和几位御史到宫中商议关于方仲永所献之策。对了,一定要晏大人晚一些到场。”

    陈琳很狗腿地说道:“老奴明白。是否还要那方仲永进宫,以备咨询?”

    赵祯哈哈笑道:“他既要走常科正途,朕岂能提早与他见面?若他真有那个本事,朕何吝于一道赐婚的旨意?先不见了吧。”

    次日一大早,接到旨意的平章事陈尧佐、枢密使章得象、三司使郑戬一同来到了垂拱殿。

    那垂拱殿是皇帝处理朝政所在,语出《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寓意圣天子在位无为而治也。若是大朝会,自然要在崇政殿举行。而真正处理国家大事,往往是由几个精英人物与皇帝在这里决定的,所谓“精英正治”也。

    而此时,几位大宋朝的精英人物正是一肚子的不舒坦。咱为你赵家辛辛苦苦工作一年了,好不容易才有个年假,又把人给叫来加班,怎么滴,辽国打过来了?

    命小黄门给几位心腹重臣搬上软凳,赵祯很是“真诚”地道歉:“把几位爱卿从家中喊来,实在不是朕的初衷。尚请见谅!”众人忙道“不敢”。

    赵祯接着说道:“昨日,晏同叔自言从家乡某举子处得了一妙法,有三全其美之效。既可削弱元昊之实力,又可充实库府,亦可解边军之窘迫。朕不敢自专,特意请几位前来,参详一二。”

    位在晏殊之上且年以七旬的陈尧佐笑骂道:“晏同叔不当人子!这寒冬腊月的,为了一个小小的举子的建言,就劳动官家忧心,也令老夫这老朽东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