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柳初新

    第六十七章 柳初新 (第2/3页)

,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

    但是,处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中,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往往是看地位权势,而不论及其他。君不见“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语)的李太白亦曾有“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后世著名文学家郁达夫也曾为了兄弟几人得了个小小的职务而欣喜不已。

    没办法,我们毕竟不是一块没心没肺、无牵无挂的石头,总有许多我们在乎的人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吃穿总要有吧,读书总要有吧,子女总是要婚配的吧,父母必然是要赡养的吧。如此种种羁绊,再想潇洒地来去,非心如铁石之辈不能为也。

    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自己既无经济能力,而为了所谓气节和自由,让自己过得像乞丐,让妻子儿女跟着挨饿受冻。难怪诗佛王维会引用《左转》里面的“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去嘲讽他了。钟嵘论诗时也只是将陶渊明放在《诗品》三品之中品,并未如后世一般无限拔高。

    于是,方仲永几人在樊楼畅饮的时候,隔壁包厢中的柳永也是在众多莺莺燕燕的“包围”下微醺了。

    要说这柳永实在是第一代自己“创业”的“众筹招募者”——李白不算。他有敕命在身,全国各地任他吃喝、游玩,所需经费可由官府报销。——虽然顶了个“奉旨填词”的名头,但那只是一时气愤之语,作不得真。

    更奇特的是,别人去勾栏那是消费,人家去勾栏是与粉丝见面。不仅不花钱,若是勾栏院伺候得好,蒙柳永给某位佳丽赋词一曲,还能得不少的润笔。那位佳丽立即就会身价倍增,成为网红,呃不,成为头牌了。且柳永诗词中所谓的“艳俗”,其实是自诩儒家正统的士大夫评价的,于那些女子而言,真是句句说到了心坎上,委实培养了一大批骨灰级粉丝。

    这不,听闻柳郎再一次参加省试,并已榜上有名,京城中众多排的上名号的姐妹便集资在消费极高的樊楼摆上一桌,为柳郎庆贺。

    其中叫莺莺的姑娘说道:“我等姐妹在此恭贺柳郎得偿心愿,他日殿试更可一展所长,高中榜首。”

    蹉跎科场多年的柳永早已不复当年的二愣子脾气,那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可是把他害苦了呀!

    柳永先是向天一拱手以谢皇恩,又说道:“都是官家仁慈,不愿野有遗贤,这才有了我柳某的今日。殿试只考策论,非我所长,榜首是不敢奢望了。”

    叫燕燕的姑娘说道:“不会出现先帝时候的事了吧?”

    作为“一线超人气网红”的莺莺斥道:“你胡说些什么?前几次柳郎不能高中,是时运不济,与先帝何干?再敢胡言乱语,坏了柳郎的好事,撕烂你个浪蹄子的嘴!”

    小二上菜之时,樊楼的掌柜竟也随之进来了。

    那掌柜的拱手道:“敢问可是柳耆卿先生在座?”

    柳永制止了莺莺燕燕的吵闹,随便还了一礼道:“正是不才,敢问足下台甫?”

    掌柜的忙施礼道:“小的只是这樊楼的主事而已,贱名实不足以辱贵耳。只因我家主人听闻先生光临,喜不自胜,特命小人告知贵客。所用酒菜,费用一律免除,但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