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章 小荷花课堂

    第一零七章 小荷花课堂 (第2/3页)

的难处。除了不可捉摸的时运以外,便是行文也有极大的诀窍。安石,你以为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呢?”

    王安石肚子里还是有货的:“自然是言之有物,立意高远为佳。”

    “太过空泛,于实际没什么大用处。”方仲永评价道。

    “语不惊人死不休,总可以了吧!”

    “过于追求新奇,为新奇而新奇,你觉得考官是那么好糊弄的吗?”

    “那你说怎么应对策论吧!”王安石对自己的诗词一向是引以为傲的,自然是不担心诗词了。

    “其实总结下来,从古到今的文章无外乎五个层次,通、顺、美、感、深而已。”

    晏溶月抱着自己刚刚学认字的儿子也跑来蹭课,笑道:“相公详细说说吧!妾身也想考个状元当当呢!”

    方仲永笑道:“如果今后的科举都以文章定输赢,其基本的套路都是差不多的。咱们先从文章的层次说起。

    通者,语句通,文理通,人情通。此乃写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本无需多言。但既然咱的宝贝儿子也在,你们也不妨再听听,终归是没有坏处。

    语句通自然是不用多说。若是连句读都不知,别字、病句连篇,何谈写文章。

    文理通就要难一些了。首先你要明白自己想说什么,然后还要看所用的词句,是否都是围绕你想说的观点组织的。如果不是,大概就是属于文理不通了。

    最难的是人情通。其意有三。

    一是你要明白写的文章是给谁看的。若是给喜欢考据的考官看,自然是要多用典,力求精准,不可妄言。若是考官是个喜欢风雅的,则行文之时便恣意一些。

    第二则是你所站的出发点应当符合自己的身份,遣词造句时更应该注意。若是殿试时,主考为官家,当以臣子、后辈的身份说话,不可教训。安石,你要切记。”

    王安石一脸懵逼,我教训官家?这是从何说起?

    方仲永心道:你这不知死活的玩意儿,在殿试的时候,好死不死地写了句“孺子其朋”,冒充长辈教训起了赵祯,生生地把到手的状元拱手让给了杨寘(杨察的弟弟)。

    方仲永也不解释,继续说道:“这第三点嘛,常见于市井话本。不知道你们是否注意过,那话本中便是砍柴的樵夫,一张嘴也是满口的之乎者也,风雅的不得了。你都有这能耐了,还砍柴作甚?寻一学堂坐馆,或是当个账房也好啊!”

    已经变大了的丫鬟猫奴笑道:“原本还不觉得,听少爷这么一说,还真是那样。不过,那写话本的都是些落魄的文人,只怕想不到这些吧?”

    方仲永说道:“非也,非也!彼辈虽然没有什么大才,编故事的本事还是有的。只不过,他们深知,去听话本戏曲的,必然是略懂文墨的富家子弟,若真是把乡间俚语照搬,反而不美。因此,为了吸引读者,不得不为之。”

    王安石很是鄙夷:“不过是胡编乱造罢了,提他作甚?姐夫,您接着说那顺字何解。”

    “顺者,一要顺句式,二要顺情理。

    顺句式好理解,也就是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