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牧马杀戮 一更

    第115章 牧马杀戮 一更 (第2/3页)

马医了,只要能挺到忠贞侯的白杆兵一来,或者是辽东的宁远军一到,他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幸亏现在鞑子没有困城,崇祯皇帝连夜拟了一道旨意,派太监卢九德为天使官,连夜出城赶往四川。

    崇祯皇帝又给辽东的兵马总监军高起潜下了一道旨意,锦州总兵祖大寿,宁远总兵吴襄,新任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让他们立即派兵赶赴京师勤王。

    崇祯皇帝这两道旨意一下,以杨嗣昌为首的主和派,心里就害怕了。这表明他的主子又开始燃起了战意,如果要拿他们开刀祭旗,那不就糟糕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但是这主子变的也太快了吧,一会儿主战一会儿主和,让我们这些人如何伺候?杨嗣昌等人想想这些,觉得脖子后面直冒凉风。

    上午巳时过后,崇祯皇帝带着杨嗣昌等人,又登上了城头。因为皇太极昨天说了,大明皇上今天要再不答应他的条件,他就要在城下牧马杀戮,当日子过。

    鞑子在他的眼皮底下如此嚣张,这无疑是崇祯皇帝的耻辱,是文武百官的耻辱,是整个大明朝的耻辱。崇祯不想上城头,但又忍不住不上。

    依然是东门城头。崇祯皇帝率领着文武百官,手扶垛口,往城下观看。

    九月的天气,秋高气爽,天气格外晴朗,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站在城头四外一揽无余,崇祯皇帝的眼睛非常好使,只要没有障碍物,十几里以内的情况他都能看见。

    护城河外,鞑子们已经撤出了一大片空地。他们来去自由,像闲庭信步。更有些鞑子,不顾城头上黑洞洞的炮口和剑拔弩张,纵马来到护城河边,在河畔饮起了战马。有说有笑,仿佛城头上戒备森严的明军将士,根本不存在一样。

    城头上刘肇基和黄得功这些军将气炸了肺,打不赢他们宁愿出去力战身死,也不愿受这种耻辱。但是上命难违,他们也只能在这看着鞑子们嚣张而咬牙切齿。

    他们既不敢擅自开城杀出去,也不敢命令城头上乱炮齐鸣,万箭齐发。上方的意思是,鞑子们只要不大举攻城,他们就不开火,这是保存实力。城中的兵将有限,弹药更有限,不知道各地的勤王之师什么时候会来到,面对强敌,他们只有这样拖一天是一天。

    这时皇太极一声令下,鞑子的军兵往旁边一闪,把老百姓给露出来了,这都是他们这些天掳掠来的汉人百姓,黑压压的一大片也不知道有多少。

    第一批老百姓被赶进了场子的中央。男女老少都有,个个衣衫褴褛,面色凄然,孩童和女人哭哭啼啼。至少有一百多个。

    这时皇太极再一次开始喊话,他每喊一句的话,都被手下的人给无限的放大,专门让城头上的明军将士,主要是让崇祯皇帝和文武百官听。

    皇太极喊话的主要内容是让崇祯皇帝和他的文武百官听着,要么出城和他交战,要么答应他们的条件,他们就可以退兵。具体的条件就是,割地赔款,在边塞设护市,保护双边自由贸易,严惩袭击晋商的盗贼林毅等人,等等。

    这些条件,崇祯皇帝一个都不能答应。在崇祯皇帝看来,并不是因为皇太极提的条件多么苛刻,主要是因为众目睽睽之下,他身为大明帝国的君王,他怎么能够与一个边野小族的汗王讨价还价谈条件?因为大明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些满洲的建奴应该向他顶礼膜拜,都应该是他的臣民,他要谁死谁死,他叫谁生谁生,现在规则变了,皇太极要跟他平起平坐,让他情何以堪?

    因此崇祯皇帝断然拒绝。

    皇太极看着城头上的崇祯,一咬牙道:“朱由检,你身为大明帝王,却保不了你的子民的安全,看你今后还有何颜面坐这金銮殿。朕手里现在有你的10万子民,记着,他们都是因为你昏聩无能而死的,朕要把这十万子民全部杀光,这都是你逼的。来呀给我杀!一直杀到他们答应朕的条件为止。”

    皇太极凶相毕露,一声令下,这些鞑子们纵马就冲过来了,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