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各方反应

    第二十六章 各方反应 (第2/3页)

。”

    黑衣人幽幽的眼珠子一亮,恭恭敬敬地拜谢,正要先行告退,却被年轻人叫住了......

    “且慢,那些人已经没有什么用途了,听说领头的已经逃跑了,安排下去,让他不要见到明天的太阳。”

    黑衣人闻言打了个哆嗦,这可是从小就跟着小主的老人,说杀就杀掉,果然高家的子孙都不是好相与,仁慈之辈。

    “属下遵命!”

    ......

    同在晋阳城内,同处于相同地段,不同宅子,一个高大的青年男子正在和几位幕僚聊着政务,而在此时,一个身穿铠甲的将领手里拿着信物,步伐迅捷地走了过来,朝着正坐在主位上的青年男子单膝跪道:“世子,丞相来信。”

    青年男子“嗯”了一声,一旁伺候的太监赶紧接过信物,呈上到青年男子那里,男子静静地接过信物,打开看了起来,渐渐地眉头紧皱了起来,下席的几位幕僚亲信也不敢开口询问,只得不停地将目光注视着青年的表情,脑海里尽是疑惑。

    大约过了好一会儿,男子重重地将信件拍到桌子上,怒气冲冲地抱怨道:“父相不分青红皂白地便冤枉我,真是可气!”

    席下的亲信幕僚互相望了望,满头雾水,只见一个斯斯文文的成年男子不解地问道:“世子,丞相大人来信,所为何事呢?”

    青年男子又是不满地拍了一下桌子,哼了一声,“哼,长猷且看信件所说,便知本世子为何生气。”

    成年男子名叫陈元康,北魏、东魏大臣,深得高欢、高澄信任,可以说他是高澄所有亲信幕僚中的第一人也不过分,史书描述的“三崔二张,不如一康。”说得便是陈元康,可见他的才能非凡。

    而那名自称“世子”的青年男子正是高澄,高洋的长兄,现任东魏大将军,领中书监之职位。用起现代人的说法,金字塔顶端的官二代,可以说是同龄人一生都无法超越的目标,史书记载他“自幼聪慧过人,严明有大略,具备政治天赋”,十五岁的高澄入朝辅政,拜大将军,封渤海王。通过改革官员选举制度,惩治贪贿,整顿吏治,制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